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的流量特性及应用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设备性能的提升与集成化程度的提高,散热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其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现有应用最广泛的空气冷却方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开发新原理小型高效散热元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传统压电气泵输出流量较大,但相比于压电材料的高频响,配流阀制约了其响应频宽,输出流量也难以进一步提升。基于合成射流原理的压电气泵无需配流阀结构,无需专门储存工作气体的设备,可以实现连续高速的射流输出,成为解决传统压电气泵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在散热系统中,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作为散热元件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压电气泵以及合成射流器件的相关研究,在单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压电振子驱动的双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并分别对两种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的流量特性展开了理论、仿真与实验研究。首先,对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压电效应与压电方程,给出了压电振子的振动分布规律以及振动造成体积变化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合成射流原理,给出了合成射流形成的条件与具体表达式。其次,分别设计了单泵腔与双泵腔的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确定了关键的结构尺寸,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对应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单泵腔/双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的流固耦合仿真模型,获得了不同工作阶段下对应的流场分布与输出流量,分析了各关键结构参数对输出流量特性的影响,为实验研究奠定基础。再次,加工了单泵腔/双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的实验样机,开展了输出流量与结构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优化前的最大输出流量为2.10L/min,优化后为2.79L/min,提升了32.9%;双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在上泵腔进气口开放,驱动信号反相的情况下达到最大输出流量2.43L/min,介于优化前后的单泵腔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之间。最后,利用输出流量最大的实验样机作为散热元件,搭建了散热开环检测与闭环控制系统,研究其对额定功率16W的加热器的散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散热距离为60mm时效果最佳,可以使加热器表面温度下降32.5%;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将加热器表面温度控制在设定区间内。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为:针对大流量散热元件的需求研制了合成射流式压电气泵,不同于现有研究得出的压电振子一阶谐振频率是压电气泵最佳工作点的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压电气泵的最大输出流量出现在更高阶的谐振频率处。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优化关键结构参数,可以在外形尺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其输出流量,优化后的压电气泵能够在散热系统中展现出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摩擦磨损是引起零件表面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零件进行表面处理是提升其使用寿命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对零件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复合涂层由于制备设备简单、经济性高而被广泛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具有优异的减摩和耐磨性能,将其作为添加相材料添加进复合涂层有望进一步改善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但是UHMWPE疏水性很强,复合电沉积的方法无法将其添加进涂层中,因此本文首先尝试对UHMWP
民航运输量的增加在给出行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遏制的影响。本文聚焦于航空器污染物的排放问题,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手段,在基于航空器ADS-B历史航迹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飞行全过程的燃油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计算、终端区航迹温室效能评估以及扇区污染物排放量短期预测等重点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首先,研究了基于ADS-B数据的航空器全航迹的燃油消耗和污染
结构吸波材料严苛的应用环境使其不仅需满足“薄、轻、宽、强”四个传统要求,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Si-O-C陶瓷具有轻质,高温抗氧化和抗侵蚀等优点,与CNTs复合使得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可调,但目前国内关于Si-O-C陶瓷作为高温结构吸波材料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探索了热解温度和催化剂对先驱体聚合物转化(PDCs)生成的Si-O-C陶瓷吸波性能的影响;向Si-O-C基质中引入不同种类和掺量的CNT
随着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线切割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高速往复走丝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效率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效率的提高方法主要是提高主切加工放电能量,但提高主切能量后,由于极间状态的不正常,将使得后续的修切不能正常进行。本文对实现高速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高效多次切割进行了基础理论分析及工艺试验研究,主要进行的工作如下:(1)针对主切加工电流加大后工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科技实力也不断增强,大型设备建设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型设备安装和检校方面的测量相关工作越来越多,所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各种安装和检较的精
繁忙机场的各类飞机需要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滑行,减少飞机的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对于降低航空公司运行成本和建设绿色机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研究大多没有涉及场面运行的低能见度和交通冲突等运行环境影响,且在减少油耗及排放的研究中较少涉及高原机场的运行环境。本文以减少航空器场面滑行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基于场面滑行燃油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优化模型,通过实验研究选择最优的航空器场面滑行方式并获取
传统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问题。氢能源拥有燃烧热量高且燃烧产物无污染等优点,是传统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电解水制氢因操作简便、清洁环保、可再生等特点成为制氢的重要途径。目前,阴极发生的析氢反应和阳极发生的析氧反应都存在低效率、高能耗的问题,极大的限制了电解水的发展。贵金属材料催化剂是公认的最有效的电解水催化剂,但是高成本和稀缺性一直抑制着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发展与应用,所
甲醇裂解反应是其高效利用不可避免的重要步骤,该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ZSM-5分子筛和SAPO-34分子筛是甲醇裂解的有效催化剂,但存在石墨碳覆盖活性位和稠环芳烃堵塞孔道等积碳问题,金属改性可减少稠环芳烃的生成,但仍无法避免活性位被覆盖。此外,铂系金属等金属类催化剂也是甲醇裂解的高效催化剂,但存在CO覆盖活性位的中毒问题。故可知催化剂的积碳问题和CO中毒问题是制约甲醇高效利用的重要原因
破碎机主轴高速转动锤击废金属产生火花,点燃废金属破碎机内的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为了对废金属破碎机进行防爆设计,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以及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破碎机内爆炸过程的建模方法,得到破碎机爆炸过程中的流场变化以及结构响应的规律,最后对破碎机进行防爆设计。首先,分析了可燃性气体爆炸基本理论与可燃性气体爆炸过程数值模拟的基础,对机电装备防爆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准则进行研究。然后对废金属破碎机爆炸过
传感器技术与通信、计算机并称为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标志。随着检测精度的不断提高和服役条件的日益苛刻,传统的传感器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如何在高温、高频、大功率等极端恶劣环境下,仍赋予传感器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成为传感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宽禁带高温半导体,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高击穿电压、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是研发极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