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妊娠对初生仔猪mtDNA拷贝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是机体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场所,是机体的能量工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参与各种生理代谢的调控过程。为了研究线粒体拷贝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在动物高原环境适应性中的作用,以平原正常妊娠环境下出生的荣昌小猪(n=3)和平原转入高原妊娠环境出生的荣昌小猪(n=3)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qPCR)测定7个组织(心、肝、肺、’肾、大脑、眼肌和腰肌)的线粒体DNA拷贝数及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探究动物适应高原环境的分子机制。两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高原环境(F=226.87,p=5.89×10-15)和不同组织(F=212.25,p=5.25×10-22)都能显著影响线粒体拷贝数,并且海拔环境与组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效应(F=38.89,p=1.87×10-12)。进一步分析线粒体拷贝数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在平原妊娠的荣昌小猪中,眼肌的拷贝数最多;高原妊娠的荣昌小猪中,心·脏的拷贝数最多。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除了心脏组织在高原与平原妊娠小猪间无差异(t=0.32,,p=7.62×10-1),其余6个组织(脑(t=17.59,p=6.13×10-5)、肺(t=3.10,p=3.61×10-2)、肝(t=3.30,P=3.99×10-2)、肾(t=3.30,p=3.99×10-2)、眼肌(t=31.86,p=5.79×10-6)、腰肌(t=10.39,p=4.84×10-4))都呈现出高原妊娠小猪低于平原妊娠小猪的规律。推测高原妊娠小猪拷贝数明显下降,可能与线粒体受到损伤,线粒体发生自噬相关。在7个组织(心、肝、肺、肾、大脑、眼肌和腰肌)中,线粒体基因(COX1、ND1和ATP6)的表达量均高于平原正常妊娠小猪,推测在高原低氧环境中能量合成效率提高,从而导致线粒体基因表达量上调。核基因结果表明在心脏、肺、肌肉和大脑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上调,这与这些组织在高原低氧环境中,需促进血管生成有关。ET1基因在大脑、肺和肾中表达上调,这与在高原环境下维持血管内稳态直接相关。HIF-la基因对氧气变化敏感,通过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促使机体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同时分析8个能量代谢基因的表达量,扩增结果显示:COX1(r=0.399,p=8.9×10-3)、HIF-1α(r=0.550,p=1.60×10-4)基因表达水平与mtDNA拷贝数存在显著负相关;NDI(r=0.317, p=4.09×10-2)、ATP6(r=0.333, p=3.1×10-2)、ET1(r=0.165,p=2.97×10-2)基因表达水平与mtDNA拷贝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推测在高原环境线粒体由于受到氧化损伤,机体通过线粒体自噬清除线粒体,从而线粒体拷贝数降低,获得氧气含量降低,线粒体合成能量减少,为了满足机体对于能量的需求,导致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上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在高原环境下,由于线粒体受到氧化损伤,通过自噬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从而表现出高原动物线粒体拷贝数低于平原环境。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动物获得氧气含量降低,线粒体合成能量减少,为了满足机体对于能量的需求,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通过对荣昌猪线粒体拷贝数变化的研究,为家畜适应高原生产环境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其他文献
猪精液液态保存是人工授精技术的基础,在精液液态保存过程中,精液中细菌溶菌产生的脂多糖(LPS)不仅能降低精液品质、缩短精子寿命、诱导精子凋亡,而且还能随着输精进入母畜生
为解决苜蓿不易青贮的难题,将苜蓿与玉米秸秆进行混贮,并通过添加菌剂改善混贮品质,为苜蓿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一、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品质的探究将苜蓿切割
大动脉因血流速度快、血压大等原因易出现内皮损伤。胆固醇代谢物质易粘附于损伤的血管内膜形成脂质沉积,血管发生堵塞及血栓形成,进而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参与分娩启动的机制和因素有很多,包括细胞凋亡、免疫炎症调控因子和激素。然而,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HSP70蛋白是热休克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如何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前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条形裂区设计,坪床结构作为主区,设4个水平,分别为A1(土壤)、A2(纯沙)、A3(半改良沙床)、A4(全改良沙床);肥料类型为副区,设2个水平,分别为B1(国内肥)、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