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以及茶产业在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被明确提及,表明中央对茶叶的重视,促进茶园发展,保证茶叶家庭农场主增收,成为我国茶叶发展的重要问题。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农业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家庭农场的提出既顺应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也破解了我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是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对茶叶家庭农场经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可变规模报酬的DEA模型测算了福建省茶叶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模型探寻了影响茶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因素,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茶叶家庭农场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174,说明茶叶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纯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764,纯技术效率反映茶叶家庭农场在规模最优时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水平;规模效率平均水平为0.224,也并不高。第二,以DEA测算得到的效率值为因变量,选取了农场主家庭与社会特征、茶园种植特征、技术及服务三个方面共14个指标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茶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4个指标中,受教育年限、是否发生过水土流失、是否有水源、是否是茶叶科技示范户、是否参加过茶叶技术培训等5个自变量对茶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从事茶叶生产时间、茶叶生产每亩年收入、单位地块面积、坡度是否超过30度、地租、接受技术服务频次这6个自变量对茶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加入合作社这3个自变量对茶叶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