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天一阁掇山置石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基本造园要素之一,也是园林中模山范水的重要表现形式。宁波天一阁是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宁波地区著名的藏书楼,内部园林假山的空间布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浙江地区的掇山理论与技法成就。深入研究其假山空间特性与山石理法,对传承叠山技法和天一阁掇山置石的保护和修复具有现实意义。以宁波天一阁掇山置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现场调研、测绘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天一阁掇山置石进行资料收集与整合,运用造园学理论、空间句法理论、外部模数理论等传统和当代优秀的研究理论对所得数据开展分析研究,深入探究天一阁内掇山置石的空间特征与营造理法,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园林掇山置石技艺。在收集、整理、分析大量天一阁相关资料的前提下,对天一阁内部掇山置石的空间特征、堆叠理法、保护与修复进行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就要素层面而言,天一阁掇山置石与水体、植物、建筑和园路四大造园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彼此成就。掇山置石与水体结合灵活自然,与植物结合共同构景,与建筑结合人工揉合自然,与园路结合贯通全园。(2)就空间层面而言,天一阁掇山置石的空间结构具有空间分隔与引导两方面特性,以环型结构为主,链型结构为辅,掇山置石空间游赏性与观赏性较高。(3)就置石层面而言,天一阁置石类型多样,组合形式丰富。天一阁置石类型主要有特置、对置、散置、置石结合建筑、置石结合植物、置石结合水体、山石器设七大类。天一阁置石与建筑结合的组合形式有抱角、镶隅、踏跺、蹲配和壁山,与植物结合的组合形式有山石花台和山石挡土,与水体结合的组合形式有山石驳岸、石矶、石桥、石梁和汀步。(4)就掇山层面而言,天一阁掇山选用宁波当地海礁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掇山特征有“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山水相依,自其然也”“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叠岭层峦,高低错落”“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五个方面,展现了掇山的堆叠技法与艺术成就。(5)就保护与修复层面而言,针对天一阁掇山置石目前存在的植物根系破坏、自然风化侵蚀和人为破坏等问题,提出引导根系、圈地保护、氧化剂封层、宣传教育等保护与修复建议,为天一阁掇山置石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一项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的研究,各种网络模型算法涌现而出。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的关键主要在于如何准确定位具有分辨力的关键区域并从中提取有效特征,但往往由于类间差异小和类内差异大,使得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难以取得更优的分类效果。本文基于Vision Transformer(Vi T)模型和图注意力网络分别研究了
学位
西湖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作为联结自然与人文的线性景观,综合西湖山林、西湖特色植物两大申遗要素,是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加强关注度与开展系统性研究有助于西湖山林景观遗产科学保护与优化发展。本文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山林范围内游步道两侧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的维度,综合志书、文献、图像,梳理西湖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的形成脉络与演变特征。选取11条西湖山林游线77个样带探究山林游步道植物景观现状特征与
学位
当前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对机器学习的应用愈发广泛。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电力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主要能源,间接也促成了机器学习与电力能源领域之间的耦合。通过运用有效的预测模型对电力负荷等进行提前感知与预测,为发电部门作出科学引导,达到有效负载均衡,是电力能源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然而,传统预测模型往往存在着收敛性不稳定和精度较低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电力这类规律性较强的应用场景,需要考虑包
学位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时也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回归田园、享受绿色的生活方式逐渐流行。市民农园以“市民下乡,农业转型,共建共享”的形式让城乡建立互动互惠的新关系,受到城乡居民青睐。其中,丘陵型市民农园因其有山有水有田园而备受关注。本文以丘陵型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景观设计的视角,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手段,对该类型市民农园的研究进展、基
学位
随着5G技术的到来,车联网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问题,而建立完善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成为了车联网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对车联网安全体系进行了研究设计,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深入分析安全通信协议的基础上,为了保障车辆移动时数据传输的安全,将IPSec协议与L2TP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车载信息安全网关的安全通信架构;同时,为了解决传统车联网身份认证的安全问题,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
学位
在文化景观中,植物兼具自然和人文属性,是文化景观塑造的重要材料。当前植物景观侧重植物的生态性和科学性,忽视植物人文内涵的表达,导致该类文化景观缺乏人文底蕴和地域特色,难以引起游览者的情感共鸣。为加深公众对植物文化景观的审美逻辑认识,更好地建设文化多样性的公园城市,文中采用内容分析法、符号学方法、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杭州西湖植物文化及其应用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杭州西湖诗词曲的
学位
近年来,网络媒体及数字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脸图像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取和共享,特别是随着深度学习的突破,人脸识别、人脸支付、监控系统等多场景下的应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以人脸图像相关的各类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了人脸图像在各类网络应用的过度采集,使得人脸信息隐私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当前,人脸隐私保护已经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人脸
学位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兼具长期性和复杂性,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基于目前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政府主导下协同性不足、企业主体忽视社会责任、社会组织角色定位模糊和农户主体责任淡漠等问题。文章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明晰多元主体各自应承担的角色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期为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思路。
期刊
作为科技革命变革的支撑性力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争相培养的资源要素。毋庸置疑,国家必须将各级各类的科学教育推至首位并给予高度关注。然而作为科学素养启蒙期的小学科学阶段,仍存在较多“短板”不利于学生科学教育的获得,如停留知识层面的记忆阶段、实验探究机会稀缺、学习科学兴趣维持时间短等问题在国内多数小学中均有凸显。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信息技术整合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不断攀增且成绩斐然,科学教育中的一些短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种极具广泛应用潜力的技术,在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物联网设备巨大的体量,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包含了用户和设备隐私的数据需要通过安全保护措施进行周密保护,以防止因隐私数据泄露而造成巨大的损失。访问控制机制是保护物联网数据安全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而访问控制策略作为访问控制机制的核心部分,是确保访问控制模型能够有效阻止恶意访问的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