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新式知识分子择业研究(1906-191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deng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职业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职业图景。但是职业重要性的凸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发展而来的。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进行,各种职能部门随之涌现,从而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科举制度废除后,以科举制度维系的单一职业格局随之瓦解。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近代教育体制培养下的各种专门人才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分流。这种分流并非是简单的群体的划分,其间伴随着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分流的制约,也有政府用人体制是否完善对知识分子择业的影响。而作为知识分子个体,在择业中既受到经济、体制这两方面的影响,又交杂着个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在近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复杂的职业图景,并且对近代社会的变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改变了许多传统观念,促进了社会进步。  本文主要以科举制度废除后,以近代高等及专门学堂以及留学生群体培养的知识分子为主体,对这一群体走出校门后的主要职业流向,择业的原则、形式、择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女性知识群体的职业状况和择业对社会的变迁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分为六章:  一、早期新式知识分子的职业状况分析  本章主要是对以后章节内容的一个铺垫。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始终是建立在农耕基础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身份等级和职业格局为“士农工商”,而且当时知识分子由于统治者用人制度的制约和科举制的影响,“学而优则仕”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终身追求的职业理想。但是洋务运动以来,这种状况开始出现改变。拥有专业知识的知识分子由于社会的需要,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出现,但是由于传统力量的强大和制约,由于科举制度的作祟,这些早期新式学堂毕业的知识分子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和轻视。但是,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于他们的专业知识背景,他们大部分人还是在不同的洋务领域,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洋务运动做出了贡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这些早期的知识分子由于在各自专业领域的贡献,许多人已经位居高位,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开始出现一批掌握专业技术的官僚群体。相反,传统士人由于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这说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清末“新政”的展开,在科举制废除之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二十世纪初期的知识分子在职业流向、择业观念、择业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和早期新式知识分子的巨大不同,学堂出身的知识分子在职业领域的改变,促进了经济发展,促使社会向现代化迈进。  二、科举制废除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要职业走向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进行了政治、经济等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这在近代的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不小的震荡,打破了知识分子赖以维系特权、维系职业的制度资源,整个社会链由原来以科举制高度维系的状态从此断裂,学校教育取代了科举成为整个社会培养人才的总机构。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导致了职业格局的多样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越来越专业化,科举制培养的人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过去科举制度下培养的通才型知识分子随着近代专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趋向多样化的分流。新式知识分子由于掌握不同专业而开始分属不同的领域,如教育领域、军事领域、实业领域、新闻出版领域等等。本章主要分析科举制废除后,新式知识分子的主要职业走向。从而对清末民初新式知识分子的整体职业格局作一描绘。  三、清末民初知识分子择业的指导原则  近代以来经济的发展,新式知识分子随着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可以自主的根据对职业的评价或者意向,选择自己的职业。随着社会的职业范围日趋扩大,也由于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和选择机会的增多,新式知识分子择业的指导原则也发生了多样化的转变。近代知识分子的择业指导原则可以分为:从立足自己的专业的职业选择;从知识分子的传统道德观出发的职业选择;从报效国家或者是拯救国家危难出发的选择;又或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自身的发展的选择;甚或是从传统的价值观出发决定自己的职业方向,等等。  四、新式知识分子择业的形式及择业中存在的问题  择业的形式在知识分子的择业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近代已经世俗化的知识分子的择业过程讲,他们的择业形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的多样化。在政府招用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状态下,清末民初时期知识分子的择业形式主要有几种:政府招聘、经人引荐、利用媒体寻找职业以及自主创业等形式。  由于社会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用人指导原则的影响,近代新式知识分子在择业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对知识分子择业的影响,许多人仍然视入仕为人生的唯一价值追求,导致人才供给的不平衡;其次为专业对口问题,由于政府用人指导原则的影响,导致许多人学非所用,或者出现弃之不用的社会问题;第三为供求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新式学堂的知识分子在择业中出现了供过于求。  五、女性知识分子的择业状况  清末新政时期,在教育领域里引人注目的事件即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开始出现一个女性知识群体。许多女知识分子利用她们掌握的各种知识资源,开始向职业领域渗透,出现了诸如女教师、女医生、女护士、女报人等等,并且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尽管由于封建传统的制约,女性知识分子在择业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她们的出现,提高了女性的素质和社会地位,是近代中国妇女的荣耀,也为妇女的进一步解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六、新式知识分子择业与社会变迁  新式知识分子的择业过程,是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的一种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人们的职业意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日益增强。由于新式教育的发展,改变了原来人们的职业观念和传统的地域观念,职业选择成为新式知识分子在人生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也在各种职业的架构中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即是择业所带来的社会流动以及择业带来的社会阶层变动,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迁较醒目的事件。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个人简历:张庚伟,又名张伟,笔名大志凡夫,燕邯侠子,沐月斋主人,男,1965年出生,河北威县人,幼承庭训,酷爱绘画。1983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之后又毕业于河北师大美术系获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是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于西方的。在中国,伴随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制度也逐渐传入,刺激中国的社会福利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与西方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三酰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陆地棉GhDGAT1基因308bp片段,构建了该基因含内含子结构的hpRNA干涉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
银行史是经济史领域比较一个重要的领域,银行危机是中国近代银行在社会动荡、缺少法治的发展环境中很难避免的问题。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考察。然而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根据中央要求并结合河南实际,省委组织部提出,农村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