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研究活动探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如Hawkins 2004c;Tsui&Law 2007;Smolcic 2009;Johnson & Dellagnelo 2013;Golombek & Doran 2014;Kaur 2015)基于维果茨基学派社会文化理论探究教师教育课程背景下的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但对自然情境下的教师职场学习的关注不够,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且不足。外语教育的社会文化转向(Lantolf 2000b;Johnson 2006,2009)为社会文化理论在语言教师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为理解和促进不同环境下的语言教师学习与发展开拓了有效路径。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学习强调教师群体实践活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协同作用,以及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客体、中介工具与共同体诸要素之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学提升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应有要义(Borg 2010,2013)。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参与研宄的意愿、动机、能力及支持环境亟待提高,其研究实践与认知系统的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如迫于院系科研要求与职称晋升的压力、过于重视研究成果而轻视研究过程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Hu & Tang 2012;Chen & Wang 2013;Liu & Borg 2014).因此,从社会文化视角探究高校英语教师的研究活动对改进其研究实践、重塑研究认知、促进专业发展以及革新现行外语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社会文化活动理论(Engestrom 1987,2001)为基础,跟踪考察了来自4所不同类型高等院校7名英语教师自愿组建的教师研究小组为期1年的研究活动,重在追溯教师参与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并从社会文化视角阐释职场教师学习与发展机制。研究问题包括:1)教师小组的研究实践是如何不断推进与发展的?2)教师个体因此获得的专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为回答上述问题,该研究小组通过参与每月一次的集体研讨、即时网络交流和定期课堂观摩等活动互相分享并深入探讨各自的研究进展与困惑。数据来源包括深度访谈、概念图、月末研讨、研究日记、课堂观摩、网络交流、教师研究素材与政策文件等。其中,深度访谈、集体研讨及观课活动均现场录音并逐字转写成文本数据累计100余万字。基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框架(Engestrsm 1987,2001;Cole & Engestrom 1993)并参考前人已有研究(如Cross 2006:Tsui & Law 2007),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群体活动分析与个体发展分析。教师研究小组的活动系统分析发现:教师群体的研究实践及其活动要素随时间推进而不断变化与发展,其中活动主体历经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个体行动到集体协作,可资利用的中介工具更趋丰富多样,对教师开展研究的促进作用愈加凸显,活动客体则从最初论文发表与职称晋升经由参与研究与教学改进演进到最终的个人发展与专业认同。教师研究活动中的矛盾包括主体之间的观点对立、活动要素之间的冲突以及其他活动系统带来的冲击,凡此矛盾促使活动主体重塑其教学研究的实践与认知。教师研究小组践行的跨越院校、学科与研究范式的拓展学习使得教师合作共同体成为可能,且小组中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获得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师实践、教师认知与专业认同三个维度。其中,教师实践与认知的变化均体现在研究与教学两个方面。比如,有教师更加重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以及实证方法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并对课堂话语互动、学习者动机缺失、实证研究范式等形成了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在此背后则是教师专业认同的重建,教师学习者、课堂教师及实践研究者等身份的形成是教师个体成长历程、教学与研究经历、院校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化的结果。最后,教师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实践、认知与专业认同也有不一致性,这主要由宏观的文化历史环境、个人的成长与专业背景以及微观的教学研究情境所致。以上教师研究的群体活动分析与个体发展分析为活动理论框架及其应用提供了有力佐证,为更好地探究、理解与促进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我国以及其他类似外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及其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有益启示。首先,教师研究活动是各级各类教师教育实践的核心要义,本研究探究的由一线外语教师自愿发起的校际教师研究小组不失为职场教师实现永续发展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有效模式。其次,教师参与研究是基于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项活动系统,活动主体教师的能动性、研究中介工具以及研究共同体诸要素对教师实践改进、认知系统重塑与专业身份重建均具重要意义,研究活动中的诸多矛盾则是教师追求卓越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与不竭动力。最后,现行外语教师教育课程中教师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认知的塑造与实证方法的实践不可或缺,扎根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性研究对于职场教师的教学提升、研究促进与专业发展意味深远。作为一项探究性发展研究,其主要不足在于研究者作为教师研究小组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导致研究过程中很难严密控制与区别人为干预和小组中介。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包括基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阐释框架、对教师研究活动的持久跟踪以及足量质性数据的多角互证。未来研究可继续尝试运用活动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质性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索不同环境下的外语教师研究实践与认知及专业认同等相关议题。
其他文献
内河水运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内河水运仍将保持持续而旺盛的需求,特别是对航道高等级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54~56页。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2.能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
混凝土桥梁结构中,某些构件,长期遭受高应力循环荷载作用,极易导致疲劳损伤甚至破坏;除了疲劳,混凝土桥梁长期在腐蚀环境服役,会缩短使用寿命。混凝土桥梁处于腐蚀环境和循环
目的:讨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表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临床证实为婴幼儿脑型脚气病的CT影像,分析其CT表现特点。CT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及增强。结果:CT表
氮是马铃薯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决定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的需要量大,必须加
博物馆的建筑,分为历史遗存的古旧类建筑与新建的博物馆建筑。作为新建的博物馆建筑,在其设计之初即已考虑到今后的展陈需求。而有些博物馆利用历史遗存的古旧类建筑进行展陈
<正>立足于煤炭资源,以实现资源高效、清洁、高附加值转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煤电、煤电冶一体化、煤化工、煤制气、煤制油、新兴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是中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2000年以来,台湾电影创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气象。大量恐怖惊悚影像的涌入,一方面促进了台湾电影艺术的突破与创新,另一方面也促使台湾本土电影在市场上提升了一定的竞争
表面上看,广告舆论是由广告传播自然引发的针对产品、服务、品牌等客体的大概一致的众议。但事实上它受到资本的掌控。因而,广告舆论具有本质上的虚伪性,其依据在于以实用信
在湘西南的大山深处,一个数百年前曾经辉煌的明、清古村落,由于交通方式的转变,迅速地衰败,几乎被世人所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