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化的语用探索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化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试图以新闻语言研究中的言语行为范式和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为基础,构建一个对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化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这个模型阐释在语料分析中发现的三种现象。第一章为引论,首先从进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入手阐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新闻标<WP=3>题中的隐喻化,然后对本文的主旨、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述。第二章是文献回顾。在新闻标题研究中,现有范式由于忽视新闻传播过程使研究陷入窘境,而言语行为研究范式从语用学出发把新闻语言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将传播者和受众联系起来,为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对隐喻研究的回顾集中反映了学者们对隐喻定义的不同理解,进而汲取其中精华确立了本文的隐喻辨认标准:隐喻是两个语域互动的结果,即将源语域的某些特征映射到目标语域中。这一标准侧重于隐喻的认知层面。第三章用来阐述语料库研究方法及其分析结果。在初步分析了出自《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和《中国日报》的810条英文新闻标题后得出:1)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被频繁使用;2)隐喻在不同新闻版面中的分布不同且呈现一定规律;3)隐喻在《中国日报》中的使用不及在原版英文报纸中频繁。第一个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四章主要是构建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化现象。以言语行为研究范式为前提,关联理论为核心框架,并结合新闻标题在新闻传播中的特殊作用,最终为理解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构建起一个理论模型。依据这个模型,隐喻是新闻记者在新闻标题这一明示交际中采用的明示刺激,以图将读者导向新闻沟通的最佳关联。同时,隐喻也是记者为成功实施自己的语用意图而选用的一种语言策略。第五章运用已构建的隐喻分析模型去阐释语料分析中发现的三个现象。重点是阐述记者如何通过隐喻来传递信息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以获得最佳关联的过程。隐喻的认知特性和新闻标题的特殊作用共同导致了隐喻在这一交际环境中的频繁使用。鉴于不同的语用意图和受众认知环境,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分布又呈现出一定特征。第六章为结论篇。在对本文观点进行归纳之后,指出本文对最佳关联获得途径的剖析不仅加深了新闻记者对新闻受众心理认知过程的认识,而且丰富了关联理论的内涵。语用研究和语料库研究的结合为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另辟蹊径。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延伸性护理模式。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间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对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形成。方法:抽取在社区居家养老且知情同意的100位老年人,结合SERVQUAL评价法构建
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也为新移民文学的兴起与壮大提供了土壤。2000年以来,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国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吸引了城
随着近些年大乙烯大炼油的不断上马,国内乙烯的产能急剧膨胀;同时,由于前几年乙烯产需缺口的存在,中东以及亚太的乙烯产能也在不断扩张。国际上和国内乙烯产能的不断增加,必然
北京已成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与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枢纽。国际技术转移机构是推动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关系到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本文通过对
以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对微信在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比较,指出相应解决方案,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水平。
目的 预测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垩统有利储集相带和复合圈闭。方法 在南屯组生油层系弱振幅反射背景上,识别沉积背斜、前积、退积、振幅异常等多种地震相类型,并将它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形势十分严峻,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亟须
一个有效的活动型课堂的深度教学过程,离不开结合相关层级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这一解读,在通识教育阶段注重于知识网络的构建,深度教学阶段注重于平台的搭建。这一平台要为
建设“国际化的大学”已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要求,社会和许多高校都加大了对英语教学的关注,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