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染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的难题之一,同时大量的农业固体废弃物所造成的污染益发严重。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固体废弃物来处理印染废水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意义。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固体废弃物,尤其是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的秸秆类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可以制成纤维素类吸附剂,该类型吸附剂具有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吸附容量大,可生化降解等特点。因此,以农作物(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开发纤维素类生物吸附剂,既可以有效的解决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印染废水,对我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为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得颗粒吸附剂来处理亚甲基蓝(MB)印染模拟废水,进行一系列条件优化实验,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对吸附剂吸附容量、吸附状态、吸附强度以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玉米秸秆颗粒对MB模拟废水的最优静态吸附条件为:颗粒粒径0.1-0.2mm,废水初始pH值6.0,吸附体系温度20℃,吸附时间60min。最优条件下,对初始浓度200mg/L的模拟废水,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20g/L时,脱色率可达90%以上。初始浓度300mg/L时,脱色率仍高于80%。吸附剂在用量较小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性能,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2)在常用的两种吸附等温线方程中,Langmiur吸附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更适于描述MB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中,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17,比拟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效果更好。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表明,玉米秸秆颗粒对MB的吸附主要通过化学作用完成。(3)对MB模拟废水的室内动态吸附实验中,设计的微型吸附柱适宜处理300mg/L以下浓度的MB废水,流量以30ml/min为宜。Thomas模型适宜描述这一上流式吸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