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大量耕地、宅基地被闲置,这些现象已成为我国农村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促使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山西省地形复杂,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推动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快速发展,有必要了解各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很多,多数集中在土地流转现状、绩效评价和模式选择的问题上,对于农用地流转的地区差异研究比较少,更缺乏对山西省土地流转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地区差异及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对文献、统计数据的整理,发现山西省在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土地流转得以快速发展,2014年8月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与全国总体水平有一定差距;山西省各地区土地流转在流转水平、流转方式、流向等方面存在整体差异。(2)通过对神池县、太谷县、尧都区、永和县、永济市五个样本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区的流转比例、流转价格、是否签订流转合同及土地流转的期限存在具体差异。该差异表现为:流转率最高的地区为65%,最低的地区仅有26%;山地丘陵区的流转价格低于平原地区,流转到合作社及企业的价格高于普通农户;合作社、企业参与的流转比普通农户之间的流转更加规范;五个样本区的流转期限均以短期为主,但各地区的具体流转期限及最长期限存在明显差异。(3)通过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了八项主要影响指标,并利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年龄、非农收入、劳动力数量三项指标对农户转出土地具有显著影响;流转价格、农业收入、机械化水平对于农户转入土地更具有显著影响。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问卷调查回收的样本数据偏少;分析影响因素的指标主要体现了农户自身情况,缺乏宏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