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软实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正在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底线标准”,将涉及文化体制、文化产业诸多变革。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全社会认同公共文化服务重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追本溯源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现实实践相得益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劳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本质规定性,是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存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内涵本身也是在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和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基础上总结而成的科学成果。厦门市作为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许多骄人成绩,但同时也遇到了挑战。上海、深圳、洛杉矶、伦敦等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典型经验中有许多政策和措施,在实际应用层面都可以为厦门,乃至东部沿海城市提供借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现代化、基本性、均等化、标准化的要求,厦门市应着力以下五点:一是强化政府统筹规划职能,加强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大本营”作用。二是重视社会公众参与,突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文化建设理念。三是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弘扬主流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四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新形势新渠道,逐步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五是明确城市文化定位,打造海峡西岸乃至国内国际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