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中风上肢偏瘫患者后脑可塑性变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目的:研究中风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 therapy,CIMT)治疗前后完成对指运动时脑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激活特点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以期对此疗法的康复机制提供可能的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6名慢性期脑中风患者及1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所有患者均伴有右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志愿者无上肢运动功能障碍。fMRI试验采用组块设计,受试者完成拇指与食指的对指运动。在完成功能障碍评估后对患者在CIMT治疗前使用3.0 T磁共振仪进行一次fMRI数据采集,在CIMT治疗后2周进行第二次fMRI数据采集;对志愿者仅行一次fMRI数据采集。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AFNI软件包进行处理,受试者功能评分使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fMRI显示,与志愿者相比未行CIMT治疗前患者左手运动时脑部相关区域激活情况与志愿者一致,但激活程度普遍低于志愿者的激活水平;右手运动时可见相应区域激活程度明显低与志愿者水平,双侧大脑半球有广泛的低水平的代偿激活。CIMT治疗后患者右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评分显著提升。右手运动时左侧中央前回手部支配区域激活强度明显增加,双侧纹状体系统、丘脑及双侧小脑半球激活增加,右侧大脑半球顶叶可见代偿激活区域。结论:CIMT可以有效改善中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治疗过程中患肢的强制使用诱导出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重组和代偿,这种脑功能区的变化与患肢运动的增加及运动功能的改善相一致。fMRI可以提供CIMT治疗后神经元重组与代偿的证据。第二部分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中风上肢偏瘫患者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中风上肢偏瘫患者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CIMT)治疗前、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变化与临床的相关性,以期对此疗法的康复机制提供可能的客观依据。材料和方法:6名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及1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所有患者均伴有右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志愿者无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在完成功能障碍评估后对患者在CIMT治疗前使用3.0 T磁共振仪进行一次DTI扫描,在CIMT治疗后2周进行第二次DTI扫描;志愿者仅行一次扫描。选取梗死灶和周边三个部位及对侧相应部位,双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内囊后肢、大脑脚等部位为感兴趣区(ROI),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研究FA值、ADC值变化特点。结果:与志愿者相比较未行CIMT治疗前患者左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域FA值下降,梗死灶FA值较对侧正常部位下降,ADC值高于对侧正常部位;CIMT治疗后左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域FA值呈上升趋势,右侧大脑脚处FA值显著升高,各部位ADC值变化不明显。结论:患者经CIMT治疗后患侧皮质脊髓束走行区FA值呈上升趋势,ADC值无明显变化;提示FA值是评价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敏感的指标,因此可为脑梗死患者行CIMT治疗提供有价值信息,并在评估疗效、预测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