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 AQP9)表达变化的时空规律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初步探讨缺血性脑水肿过程中 AQP9 的作用及其表达调控机制。 方法:成年健康 Wistar 大鼠 24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缺血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除不插线栓外,其余操作与缺血组相同。每组在造模成功后 3 h、 6 h、24 h、48 h、72 h 取出大鼠脑组织,分别采用 HE 染色、透射电镜对相应部位进行病理观察,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变化,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lization, ISH)技术观察各组相应时间点脑组织 AQP9 及其 mRNA 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RT-PCR、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RIA)测定各组相应时间点水肿区 AQP9 及其 mRNA、cAMP 含量的变化。 结果: 在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形态、脑含水量、AQP9 及其 mRNA的分布及表达、cAMP 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脑缺血后,光镜和电镜观察可见脑组织出现缺血性改变:细胞及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部分细胞坏死,胞核浓染或消失,胶质细胞增生。缺血 3 小时后,脑含水量明显升高,并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缺血后 72 小时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AQP9 及其 mRNA 在海马、脉络丛、视上核、室旁核、大脑皮质等部位的细胞上呈阳性表达。脑水肿组织中 AQP9 及其 mRNA 的含量随脑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