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氟醚麻醉手术期的液体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ijiaz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静脉输注液体的动力学研究中,动物实验已证实异氟醚麻醉可使尿量减少,并显著增加液体在组织间隙的蓄积;但在人体中,异氟醚麻醉与手术是否会引起组织水肿仍然存在争议。本实验旨在研究异氟醚麻醉下行妇科手术期间输注乳酸钠林格液的液体动力学特点,并观察速尿(袢利尿剂)和小剂量多巴胺(肾血管扩张剂)对其不同的影响。   方法:36例择期行全麻下妇科手术病人,ASA I~II级,年龄23~65岁,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组I)、速尿组(组II)、多巴胺组(组III),每组各12例。诱导后使用异氟醚1.0MAC辅以镇痛及肌松药物维持麻醉。三组病人均在诱导后即刻给予乳酸钠林格液25ml/kg,在1h内匀速输完。组II在输液即刻给予速尿0.1mg/kg/h匀速推注1h,组III则给予多巴胺2μg/kg/min匀速推注1h。记录血液动力学指标、经胸生物电阻抗、动脉血气、血电解质、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醛固酮、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Cr)的基础值及其在整个麻醉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根据血浆稀释度-时间曲线,使用液体动力模型进行中央室靶容量V、液体清除速率常数kr、分布速率常数kt、液体在体内的半衰期T1/2和在血管内的半衰期T1/2iv的计算。   结果:三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整个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血钠浓度、血清醛固酮浓度等均无组间差异。液体动力学分析显示:对照组(组I)的kr仅为7.4ml/min,kt/kr、T1/2/T1/2iv比值高达14.1和15.1,显示其尿液排泄慢、组织水肿的倾向。随补液的进行,组I胸阻抗值逐渐减小、血清醛固酮浓度、尿β2-MG/Cr校正值逐渐增加,尤以手术开始后明显(P<0.05)。而利尿剂的使用可以使kr增加、T1/2减少、kt/kr和T1/2/T1/2iv比值减小(组II与组I,P<0.05),使液体排泄率增加、血管外液体转移量减小、胸阻抗值增加(组II、III与组I,P<0.05);但对血浆稀释度-时间曲线、液体潴留率、V、kt和T1/2 iv无明显影响。速尿可使术后尿β2-MG/Cr校正值明显减少(P<0.05),但易造成低血钾和低血钙;多巴胺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电解质指标无明显影响,但不能使尿β2-MG/Cr校正值减少。   结论:麻醉使补液的扩容效应增加,尿液排泄减少;手术操作使液体更倾向于在组织间隙潴留,造成血管外肺水的增加和肾小管功能的受损。利尿剂可在不影响血浆扩容量的情况下,增加尿液排泄,有效改善组织水肿。速尿可改善肾小管功能的受损,但对血电解质有一定影响,而小剂量多巴胺的推注不具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此病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导致异位妊娠、输卵管性不
小儿感冒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中常与肠道功能紊乱相兼出现.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为,二者经络络属、五行相含、气血相关,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目的 观察步行时认知任务介入下社区老年人关节活动范围等步行特征的变化及其对步行策略的影响,为社区老年人功能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5名社区老年人(62.72±2.39岁
随着交通业及工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肩胛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因其解剖结构复杂性,且通常伴发于其他部位损伤,在早期临床诊治中漏诊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