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经p38MAPK途径调节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P2X7受体表达及炎症介质释放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N_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选择性提取并鉴定原代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BRPs),并选取P2或P3代BRPs为细胞模型来探讨高糖对BRPs P2X7受体表达及其下游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细胞炎性介质和粘附分子mRNA表达的作用和机理;并探讨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的P2X7受体及其下游p38 MAPK信号通路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实验证据和干预靶点。方法:1.将匀浆后的视网膜组织碎片,经250目细胞过滤膜过滤后,收集滤过的组织碎片,并利用I型胶原酶消化后再分别利用100目及300目的细胞过滤膜过滤,收集下层细胞,即可提取得到原代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形态。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利用神经元-胶质抗原2(NG2)及波形蛋白(Vimentin)来进行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鉴定。3.分别用5.6mM正糖,30mM高糖干预BRPs 24h;再分别加入100uM 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干预1h;100uM P2X7受体拮抗剂A438079Hcl预干预BRPs 1h后再分别加用正糖及高糖干预BRPs 24h;10uM 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SB203580预干预BRPs 24h后分别采用正糖和高糖干预BRPs 24h。然后分别检测P2X7受体的mRNA表达以及蛋白的表达的水平,并检测高糖、BzATP及A438079Hcl干预后p38 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确高糖对P2X7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P2X7受体与其下游p38 MAPK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检测各组炎症因子IL-6及粘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采用胶原酶消化牛视网膜组织团块,并且利用细胞筛网选择性过滤分离,可获得具有良好活性,并且可传代培养的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周细胞在原代培养1天后,可见细胞贴壁生长且细胞状态良好;大量细胞于接种培养3-5天后从培养皿底迁移长出;5-7天后可见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呈长梭形生长并形成较大的克隆;8-11天后长成短梭形的周细胞逐渐呈融合形态,呈重叠生长。传代培养后,1小时周细胞贴壁。平均5-7天左右能够传代一次。原代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传代到第3代(P3)后逐渐开始出现老化状态。2.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阳性表达神经元-胶质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和波形蛋白(Vimentin);且阳性率大于98%。3.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干预BRPs 24h后,高糖组周细胞膜上P2X7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见明显增加(均P<0.05)。4.用P2X7受体特异性激动剂BzATP分别干预正糖及高糖培养24小时后的周细胞,干预1小时后可见,高糖+BzATP组的IL-6及ICAM-1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及高糖组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拮抗P2X7受体后,高糖+A438079Hcl组的周细胞其IL-6及ICAM-1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P<0.05)。6.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周细胞p38 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表达增加(均P<0.05)。7.用A438079Hcl拮抗P2X7受体后可见,高糖+A438079Hcl组的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P<0.05)。8.用SB203580预干预周细胞24小时后见,高糖+SB203580组的P2X7受体表达量较高糖组明显降低;且高糖+SB203580组的IL-6及ICAM-1的mRN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1.经I型胶原酶消化,并分别利用250目、100目及300目的细胞筛网,选择性过滤分离视网膜组织后,所得细胞能持续培养并可传代,经细胞鉴定显示已成功分离出BRPs,且细胞纯度良好。2.第二代和第三代周细胞的生长状态能更好的适应于后续实验。3.P2X7受体拮抗剂能抑制高糖所致的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蛋白表达以及IL-6和ICAM-1的合成;而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能抑制高糖所致的P2X7受体表达上调及IL-6和ICAM-1的合成。提示P2X7受体及其下游P38 MAPK信号通路互相影响并介导了高糖所致的视网膜周细胞炎性微环境的形成,共同参与构成了高糖-P2X7受体-P38 MAPK通路激活-炎性因子和粘附分子合成增多的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安全性和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新生血管性AMD患者玻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对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肺动脉压的控制情况和手术24h内对肺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并试分析其肺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0.1.1-
目的:   通过48小时内两次PET/CT显像,研究顺铂化疗36小时内,18F-FDG在兔VX2移植瘤内放射性分布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应病理学变化的关系,为指导临床早期化疗反应的评价提供依据。
目的:进一步验证昆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实用性,观察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给予甘露醇干预的效果,验证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甘露醇干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