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的翻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兴起。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它开始关注读者而不是作者。接受美学的双星,姚斯与伊瑟尔基于阐释学与现象学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视阈融合、期待视野、空白点与审美距离。接受美学是一种文学理论,关于是否能将其应用到翻译中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有学者开始探讨接受美学理论与文学翻译结合起来的可行性。他们将接受美学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如视阈融合,“空白点”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强调了读者在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参与”和“创造”作用。作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瑰宝”,《牡丹亭》中亦有大量的典故、谚语、历史人物、人名、地名以及诗词等。在翻译这些含义丰富的词句时,译者亦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期待视野,审美等。该论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汪榕培的英译本《牡丹亭》结合进行研究,利用接受美学的四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视阈融合,空白点,审美距离从四个角度对译本进行分析。译文是否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主要围绕修辞、典故、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创造尽可能多的“重合点”以实现目标读者与文本的视阈融合则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对文本中的“空白点”的处理在翻译的过程中是保留还是“具体化”这是第三个方面;如何调整审美距离则注重从适应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审美三个层次展开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读者,并灵活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如音译、增译、省略以及意译和直译等来满足读者的接受能力。该项研究总共包括六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接受美学理论与《牡丹亭》译本的结合;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方法;结论。引言部分指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文献综述部分首先探究了国内外接受美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关于《牡丹亭》的翻译研究。接着指出先前研究的不足和此项研究的必要性。理论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对接受美学的简要介绍,接受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以及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方面的启发。在理论与文本的结合部分主要探讨了接受美学的思想从哪些方面体现在汪榕培的译本中。接下来分析译者在翻译中所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来满足读者的接受能力。最后一部分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包括研究的主要成果,意义,局限之处和建议。通过用接受美学理论对汪榕培译本的分析,该项研究表明翻译虽是一个由译者完成的过程,但是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目标语读者的影响并由读者参与其中。汪榕培在翻译《牡丹亭》时,亦充分考虑了目标读者。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期望能够为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戏剧翻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根据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2008年初在广东韶关、清远两地冰灾现场的调查情况,系统地介绍粤北电网的线路覆冰程度、杆塔受损统计结果及现有覆冰线路的设计标准,对产生本次冰灾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认识自然和社会、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研学旅行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化教育形式,是对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是一种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制得的脂肪族聚酯,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韧性。该聚合物的合成即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又可以生物降解,受到
文章首先阐述了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应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突破化学实验重难点;应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增强
高校扩招后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到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学生出现学科考试不及格,而且这类现象在诸多学生中蔓延。针对挂科带来的影响,本文结合教育学相关理论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数字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无时不刻地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之中。大学生作为作为新媒体技术的热衷
事业单位中的编外人员在有效满足事业单位的人员需求,在当下的事业单位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事业单位中仍没有确立统一的聘用管理办法,而现有的对编外人员的管理方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新生儿窒息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出生后发生轻重度窒息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纳美芬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中药银精石与金精石中的微量元素,分析比较二者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差别,两药材含Pb和As的量均较高,从而提示银精石与金精石均有小毒
本文从第二语言(即英语)习得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