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高危因素,主要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早筛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自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4例,根据“眼底照相筛查、进一步散瞳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将94例患者参照2002年国际眼病学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组(NDR)31例、2型糖尿病伴非增殖期(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NPDR)32例及2型糖尿病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31例,另健康对照组(CON)30例,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证实排除糖尿病。根据研究需要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信息,并监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上述基本信息和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通过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情况及其他生化指标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BMI)、HDL、SCr及e GFR在四组间均无差异;糖尿病各组(NDR组、NPDR组、PDR组)SBP、DBP、Hb A1c、TC、TG、LDL水平均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血压、TG、TC、LDL水平比较在糖尿病各组间均无差异;Hb A1c:PDR组高于NDR、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DR与NPDR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VEGF:糖尿病各组分别与CON组进行比较,VEGF水平均高于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NPDR组明显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PDR组低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s-CRP:hs-CRP水平在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CON组<NDR组<NPDR组<PDR组逐渐上升的趋势。4.HCY:NPDR组和PDR组的HCY水平均明显高于NDR组,且PDR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在糖尿病组,HCY与hs-CRP呈正相关;VEGF与hs-CRP呈正相关。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hs-CRP、HCY和Hb A1c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VEGF、hs-CRP、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以及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组,hs-CRP分别与HCY、VEGF呈正相关,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可为DR的较早筛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