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CPAP治疗OSA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变化及加用低碳水化合物减重后的初步评价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可以即时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呼吸事件,但这种作用在脱机后能否维持仍未可知。此外,CPAP治疗远期依从性差且不能解决OSA的高危因素,如肥胖和生活方式。单纯CPAP治疗无法完全满足OSA群体的治疗需求。肥胖作为OSA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临床上可以干预和控制的指标。长期CPAP治疗后联合进行减重干预能否有效改善OSA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甚至使其达到脱机的效果,也是目前重点探讨方向。研究内容一:长期CPAP应用对OS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目的:探讨长期CPAP干预,OSA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变化。研究方法:研究主要纳入了2008年至2015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to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VE)研究的患者。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合并有心脑血管事件,并通过Ⅲ型睡眠监测初筛设备诊断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研究将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CPAP治疗和常规治疗(干预组),另一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研究结束后,所有患者均复查睡眠监测。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明确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指标的差异。组内指标的变化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明确。进一步采用混合线性模型来排除其他因素对于CPAP干预效果的干扰。研究结果:共102名受试者纳入分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1例,其中男性占83%,受试者平均年龄为61.9±6.8岁,平均随访时长48.0±14.5月。纳入分析的干预组受试者CPAP依从性为4.1±1.9时/晚。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AHI的下降,其中干预组下降约-5.0(12.5,2.0)次/时,P25kg/m~2且在不使用CPAP的状态下复查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发现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15/时的患者。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维持CPAP治疗的同时加用VLCD减重,对照组维持CPAP治疗不变。随访三个月后,复查全部基线指标。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明确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指标变化的差异。组内指标的变化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明确。进一步采用重复测量分析来分析不同随访时点的减重效果。研究结果:共纳入21例受试者,其中干预组9例,对照组12例,平均年龄45.8±9.0岁,随访时长3个月,CPAP使用时长为51.5±41.9月,近一年治疗依从性为5.2±2.2时/晚。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出现了体重的下降,其中干预组下降-10.4±4.9kg,P<0.001;对照组下降-3.2±3.3kg,P=0.006;两组下降幅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BMI(干预组vs对照组,P<0.001)和体脂肪(干预组vs对照组,P=0.002)的变化也有类似结果。干预组出现了AHI的下降(-13.7±16.6次/时,P=0.038),对照组AHI无变化(-4.1±9.9次/时,P=0.177),但两组AHI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113)。REM-AHI也有类似结果(干预组vs对照组,P=0.068)。VLCD减重后干预组平均SpO2显示轻度升高(1.4±1.6%,P=0.026),对照组平均SpO2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0.2±1.1%,P=0.615),且两组平均SpO2变化情况有统计学差(P=0.043)。干预组与对照组前后最低SpO2没有差异,但其变化存在组间显著性(P=0.012)。研究结论:VLCD减重可以有效降低长期应用CPAP的OSA患者的体重,轻微改善其最低SpO2和平均SpO2,但不能改变OSA的疾病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在区域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调防控的背景下,准确识别高光化学活性组分和精确量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防控的一种有效手段。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具有高二次有机气溶胶(SOA)产率、高排放量、化学成分复杂、气粒分配活跃等特点,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前人研究未对机动车气态和颗粒态IVOCs的排放特征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崛起,为了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挑战,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往往作为调峰机组在部分负荷下运行,使其运行效率及经济性降低。此外,可采用多种运行策略调整联合循环输出功率,但各方式下所呈现的系统热力性能大不相同。因此,开展多种运行策略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全工况特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部分负荷运行增效途径也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以PG 9351FA型燃
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结构调整,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使用已成为人们的优先选择。而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因此,寻找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长的锂离子电池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硅基负极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资源丰富,嵌锂电位低等优点而成为目前的主流选择。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循环过程中硅材料面临着剧烈的体积膨胀以及不稳定的SEI膜,进而导致容量的衰减以及较短的循环寿命。现今,人们通过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的污染去除中。在众多吸附材料中,天然矿物(如方解石和埃洛石)价格低廉、资源丰富,其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土壤可溶解性有机质(DOM)广泛存在于我国华南地区土壤环境中,DOM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将可能影响其对重金属的吸附行为。因此,本论文选用Cd(II)和Cu(II)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DOM的加入对
学位
主要通过论述沥青路面的性能要求,探究当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内容,深入研究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路面厚度检测技术、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以及抗滑性能检测技术等。
学位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缓解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但是太阳能存在低密度、不稳定以及间歇性等问题,因此需要配合大规模的能量存储来平衡负载。热能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不同的方式储存: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热化学储能。其中热化学储能具有储能密度高、能量品质高、且长期保存无热损的明显优势,非常适合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耦合,解决太阳能的不稳定性。主要的热化学储能体系中,由于Ca(OH)2/Ca O体系具有储能密度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是由黄曲霉菌(A.flavus)等真菌产生的具有强毒性和强致癌性的次级代谢产物。AFs分布广泛,是粮食及其制品中常见的污染物,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尽早检测出被A.flavus和AFs污染的食品,对于监测预警、防控和降低AFs的危害具有积极意义。但传统的A.flavus和AFs的检测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等不足,不能满足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