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柱是肺外结核常见好发部位,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生率最高。脊柱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椎较少,以椎体结核多见。由于脊髓、神经压迫而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或遗留病残,对社会与家庭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病灶清除术一直是脊柱结核最基本的手术方法。以往认为,应用内固定器械应持谨慎态度,内固定物可诱发异物反应,导致植骨溶解,不利于结核杆菌的控制,并且可能存在病灶复发、蔓延的风险。由于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进展,对于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也获得了重大进步,因此,在脊柱结核疾病方面的认识和治疗的一些基本概念也要更加深入。随着外科的生物材料研制和技术进步,抗结核及外科病灶清除的技术和基本原则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结核疾病近年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操作简单,更加高效化已成为医疗发展的目标,以及人们对治疗效果及临床治愈后生活质量的要求,病灶清除,重新建立脊柱稳定性已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肯定的临床效果。内固定可有效地促进结核的控制及植骨融合,矫正后凸畸形,缩短治疗周期,降低长期卧床及石膏制动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选择前路固定还是后路固定,一直是临床医师的争论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固定和后路固定的脊柱结核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回顾分析,分析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手术的优缺点,主要从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神经恢复、矫形效果及临床效果来进行比较,以便选择脊柱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选取该院1995年3月~2010年3月经该院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3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前路固定与后路固定分为A、B两组,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影像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报告支持诊断。术后随访时间均不少于24个月,资料齐全。分别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恢复、矫形效果、植骨融合等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手木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A组手术的时间150~240分钟,平均163.7分钟;术中出血量500~1300毫升,平均1127.9毫升;融合的时间5~15个月,平均约8.5个月。B组手术时间180~290分钟,平均235.1分钟;术中出血量500~1400毫升,平均1383.2毫升;融合的时间6.5~12个月,平均约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及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矫形率分别是57.1±12.3%,B组矫形率73.6±15.6%,两组矫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神经症状患者11例,术后7例完全恢复,4例改善1至3级,治愈率63.6%(7/11),好转率36.3%(4/11)。B组16例神经患者,术后12例完全恢复,4例改善1~3级,治愈率75%(12/16),好转率25%(4/16)。两组临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出现1例气胸,无内固定松动,未出现窦道,伤口愈合良好,出现并发症发生率6.25%(1/16);B组无气胸,1例术后持续疼痛,并发症发生率5%(1/20)。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脊柱结核在术前、术后正规、足程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配合全身支持治疗,根据脊柱结核病灶的部位、范围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植骨和内固定,能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同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路固定从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优于后路固定,在神经恢复、植骨融合时间及临床效果方面与后路固定无明显差别,但后路固定的矫形效果优于前路固定。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采用一种新颖的加热、检温方式,设计研制集成加热恒温检波电路.详细地给出了电路及其集成加热芯片的设计,并对不同封装形式的加热功率和芯片温度分布作了对比分析.最
目的:探索大鼠CD36多克隆抗体在M1和M2型巨噬细胞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应答中对细胞因子分泌、表面标记物表达及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30只正常喂养的Wistar大鼠外周血
本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建立逆向演绎的推理机构,实现数据库智能检索。采用“分类树”技术组织数据库;应用最小平方估计法建立有效的启发式评价函数,在此
一、概述在工业自动化中,经常需要对运动件的位移进行动态测量,并把位移量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实现动态位移显示,或者将信号反馈,实现闭环控制,我们把能完成将位移量转化为电
现在音像市场上,VCD、DVD等数字光盘可谓是尽领风骚,而旧式的模拟录像带已风光不再,笔者看着以前所收集的录像带,常感到心痛不已——留之不便,弃之可惜。那么,如何像前文将磁
《实用数控加工技术》该书由全国各加工行业几十位有多年数控加工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编写的,其内容是总结、提炼各种数控设备的使用和加工工艺的实际生产经验。特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动态应变多点测量系统,着重给出了该系统中必备的两个辅助装置,指出了其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imple multi-point dynamic s
一、概述近年来,由于微型计算机广泛地用于工业过程自动控制,产生了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集中分散型综合控制系统,简称“集散系统”。近来也有命名为“分散型控制系统”。这
一、引言由于微波频谱已应用到材料研究和电子对抗等方面,所以用微波测量各种有机和无机的电介质、半导体、铁氧体、复合材料及生物体组织等的电磁基本参数——相对复介电系
这项研究涉及车载雷达发射机前向波放大管水冷却设计,分析了该管在工作时产生的热耗,提出了提高散热密度的有效途径。 研究指出,需要设置纯水净化装置,保证该管工作时带23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