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与意义抑郁症是严重困扰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研究抑郁症对于减轻抑郁症病人的痛苦、减缓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意义重大。大量研究表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抑郁易感者和抑郁患者的重要特征,是抑郁症的核心发生机制和关键治疗靶点。编制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可以方便快捷地在人群中筛选出抑郁易感者、评估抑郁患者认知受损的程度,为抑郁症预警和辅助诊断治疗提供重要工具。以往研究中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概念和成分尚不明确,且目前仅存国外学者编制的与负性认知相关的问卷,有的间接从考察态度失调来衡量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有的仅仅考察负性注意偏向、有的仅仅考察负性解释偏向,尚没有全面衡量个体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问卷。且国外学者编制的问卷由于文化差异在国内的适用性欠佳。因此,有必要编制适应我国文化特点的、全面衡量个体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研究对象初测研究对象为:638名大学生,其中大一271人(42.5%),大二189人(29.6%),大三91人(14.3%),大四87人(13.6%);男生341人(53.4%),女生297人(46.6%);年龄15-25岁,平均年龄19.38±1.69。正式施测研究对象为:在全国13个省区抽取的2101名被试。有效性别统计量为2047例,其中男性1101人(53.8%),女性945人(46.2%);有效年龄统计量为2087例,年龄分布为11~68岁,平均年龄(29.70±10.61);有效学历统计量为2069人,其中初中学历432人(20.6%),高中学历508人(24.2%),大学学历864人(41.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65人(12.6%)。研究过程与方法本文按照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界定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概念与成分,编制初始问卷。用问卷调查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对问卷进行初测形成预成问卷,而后将预成问卷在全国范围内抽取被试进行施测,经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后形成正式问卷,最后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性别、年龄、学历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概念为: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于负性信息存在加工偏好的一种认知特质。四个成分分别是: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解释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沉思偏向2.《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鉴别度和内部一致性,25道题目在问卷总分高分组与低分组之间t检验的t值均大于3,p值均小于0.001;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且显著性系数p值均小于0.001。3.对问卷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后,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7229.698,显著性水平系数p<0.05。析出四个因素: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和负性沉思偏向,这四个因素共解释了问卷50.151%的变异量。4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3.321,rmsea=0.047,rmr=0.029,gfi=0.948,agfi=0.934,nfi=0.886,cfi=0.917,ifi=0.918。5.问卷的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数为0.893,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6.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量表总分与贝克抑郁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95,显著性水平p<0.001,与功能性态度失调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48,显著性水平p<0.001。7.性别差异分析发现,女性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总分(t=4.743,p<0.001)和负性注意偏向(t=5.392,p<0.001)、负性解释偏向(t=3.597,p<0.001)、负性沉思偏向(t=4.280,p<0.001)等三个成分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8.学历差异分析发现,学历为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及以上的被试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总分(f=8.723,p<0.001)、负性注意偏向(f=7.348,p<0.01)、负性记忆偏向(f=11.175,p<0.001)和负性沉思偏向(f=14.255,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总体来说,学历越低,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总分和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沉思偏向上的得分越高。9.年龄差异分析发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12-18岁年龄组、18-25岁年龄组、25-35岁年龄组和35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5.956,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12-18岁年龄组的负性认知加工水平显著高于18-25岁年龄组、25-35岁年龄组。研究结论1.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概念是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于负性信息存在加工偏好的一种认知特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包括负性注意偏向、负性记忆偏向、负性解释偏向和负性沉思偏向四个成分。2.自编《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内部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用于与抑郁相关的科研和临床实践。3.女性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12-18岁年龄组的负性认知加工水平显著高于18-25岁年龄组和25-35岁年龄组,学历越低负性认知加工偏向水平越高。提示女性、低学历群体和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更大,应针对性的加强对这些群体的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防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