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元古筝艺术探析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地开始流传至今经历了漫漫的两千多年,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筝的诗词达上百首,筝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可见,筝在秦代已广为流传。筝的发展经历了汉朝、魏晋、至唐代达到繁盛后经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发展,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发展,筝得到大面积流传与普及,其本身的构造及演奏方式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并与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形成了以地域特色划分的各流派。本文主要描写了浙派古筝艺术家王昌元的艺术生涯,包括演奏风格、创作风格,以及浙派古筝艺术的传承发展问题,探索了古筝艺术的发展道路和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方向。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本人参考了大量的浙江筝艺、王巽之先生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以及王昌元老师的网络资料。除了文字资料以外本人还查阅了网络上关于王昌元老师演奏会以及教学视频内容,聆听了浙派代表性的筝曲,更加直观地体验了浙派筝曲的风格魅力。王昌元老师在四川音乐学院的讲学,以及教学的视频,都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尊重传统音乐形式,深入挖掘自身民族特色,立足传统文化,在良好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这对于当今亟待规范化的演奏与教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一直伴随着我们,引领我们跳出固步自封与盲目发展的极端方向,寻求一种平衡、长久地发展模式,走向古筝艺术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锁具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具有很强的工业设计属性.本文主要从功能、材料、人机、形态、色彩、科技六个方面分析了锁具产品工业设计要素,通过对其设计要素的分析、
期刊
河南的民间音乐是河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河南艺术文化的一种民族精神。在越来越多保护、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呼声下,本文作者提出应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