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唐代前期政治主体文治化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魏晋南北朝以来,南北对立的形势和北方民族的尚武风习,使得军功成为进入仕途的捷径,形成了特有的贵族政治形态的母体。西魏北周以来形成的执掌最高权力的关陇贵族集团,就是这样一个以军功为基础的贵族政治集团。然而,随着隋唐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国家治理需要大量有文化素质的文官,于是根据才学选拔官吏的制度因此成为可能,这冲击着沿袭数世纪的以门第为标准的选拔官僚的贵族政治体制,也冲击着唐初军功政治的体制。于是,在唐初军功政治盛行的同时,政治的文治化趋势明显增强。从唐初开始,军功崇拜意识向文学治国理念的转变便已显现出来,并此带动了政策上的择官标准的变化,在政策上强调文人治国。唐代重视国家高级官员的进身升级必须立足于文化才能,而非过去强调的血缘、门第等其他先代传统条件,这种用人标准的转变彻底改变了先前政治主体史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