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电影歌曲及其传播媒介研究(1930-1937)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ovejr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影流转,岁月缠绵。转眼间,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110年的沧桑历程。七百年前,所谓上海,不过是一个蕞尔渔村,然而,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便一跃成为了令世界所瞩目的城市,曰远东明珠、东方巴黎。在这座引领者潮流与时尚的大都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着改变,看电影,逐渐成为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正处在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的过渡阶段,电影片中一旦出现了声音,是一件多么让观众新奇的事儿啊!学唱电影里的歌曲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众娱乐的主要活动。电影歌曲作为电影音乐的一部分,在创作上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一部完整的电影,不仅需要导演和演员,作曲家与演唱者也同样受到了重视。近代的上海,成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歌曲不仅提升了当时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准,而且作为近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值得加以研究的。其功能既与电影本身相连又可作为独立的歌曲存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开始加入到研究近代电影音乐的队伍中来。笔者的这篇硕士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初衷,尽可能的对20世纪30年代(主要是1930——1937年)的电影歌曲进行一个全面的梳理和考证。试图呈现出一个当时电影歌曲与电影之间声影结合、互相交织的画面,以及当时出现的电影歌曲通过何种手段进行传播、大众媒介对于电影歌曲的推广作用和电影歌曲产生的时代影响力等等。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正文则由三章组成,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选题的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运用、文中所涉及概念的界定等。第一章,主要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电影歌曲在近代上海的发轫,结合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和电影业的发展情况,促使了电影歌曲的萌芽、诞生和发展;第二章,着重介绍20世纪30年代电影歌曲的创作情况,有词曲创作者、演唱者和作品。对其代表作品做全面的分析从而窥探出电影歌曲的创作特征和艺术特色;第三章,站在传播学的角度审视20世纪30年代的大众媒介对于电影歌曲的传播和推广,使电影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歌曲传唱于街头巷尾,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极为深远;结语部分对于全文做出总结,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歌曲无论从创作上还是演唱上都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那些留存下来的珍贵影像一起,见证了近代上海昔日的繁华景象。因此,电影歌曲与电影、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推动了近代上海的城市音乐文化向前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当今电影音乐的创作与传播依然颇具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及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数控系统在硬件上已经经历了由硬件电路构成的硬件数控(Hard NC)到由专用计算机代替的计算机数控系统(CNC)的过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中共中央首次将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工业企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柱,金融部门负担着为其“输送血液”的职责,金融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情况愈发影响企业的融资效率,企业能否在金融市场获取足够资金以支撑其日常经营及投资活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外部金融市场环境由于政府干预、所有制歧视、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人们知道画家傅抱石,而不知道他在画史上的孜孜研究;人们赞赏傅抱石作品的潇洒痛快,却未想到他艰辛探索的长路;人们称道傅抱石的创新,却不了解他在古人身上花了多少心血。在
变刚度悬架螺旋弹簧的簧丝属于细长轴工件,是典型的难加工工件之一。手工加工簧丝,生产效率低,产品尺寸一致性差,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由于簧丝径向刚度低、轴向尺寸大、
简要的介绍了聚合物辐射改性的进展以及辐射接枝和辐射交联与裂解方面的优点 ,使人们了解到射线不仅仅有破坏作用 ,更具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一面。详细的讨论了聚合物辐射接枝
以2003-2015年的中国资源型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耦合协调模型和面板VAR模型对中国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机制进
通过对海南岛内货源和粤海铁路目前货运量的分析,找出空车不足是影响粤海铁路货运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组织到达货源、将茂名和塘口分界口排空纳入重点掌握、调整铁路局
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中、重度OSAHS患者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年龄、Epworth量表评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颈围、腹围、咽腭弓或扁桃体间隙、颏舌骨间距这些因
讨论了舰炮的一种反后坐装置 ,即沟槽式液压缓冲器的设计问题 ,通过推导液压阻力公式 ,给出了缩短缓冲引程的有关参数选择及设计方法 ,使后坐行程比原来一段式缩短 2 8%左右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与实施,课程综合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打破学科界限,遵循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