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选篇目,但在不同时代出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入选收录情况多有变迁。本文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以揭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变迁,并探讨今后鲁迅作品入选的趋势。同时,通过探讨鲁迅作品入选变迁的历史,借鉴以往语文教材选文的优点,提出一些鲁迅作品入选篇目的思路和建议,希望能对中学语文教育有所帮助。首先,查证鲁迅作品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收录情况,理清其增删历程。我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课程标准、课程大纲的不同,对鲁迅作品的选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十一套人教版全国通用中学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品的篇目情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195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和文学两种合力使得鲁迅受到新政权推崇,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第二个阶段是1958年-1965年,这是曲折探索的时期,编写了三套中学语文教材。第三阶段为1977-198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语文教材编写的工作重新开展。第四阶段从1988年至2010年为深化改革期,语文的政治功能削弱,到了90年代中后期,语文教学大纲由“工具性”转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杂文教学的阶级论逐渐淡化,中学语文界开始逐步还原鲁迅。第五阶段从2011年至今,全国语文教材从“一纲多本”转变为统一部编版教材。其次,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鲁迅作品入选数量的变化,并深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入选的变化和趋势。研究发现由于鲁迅作品是语言文学典范,且思想性丰富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的时代变迁,导致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呈现出,文体上由侧重到兼顾、数量上由起伏到稳定、篇目上由分散到集中的趋势。最后,鲁迅作品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要求,且历久弥新,对中学生具有精神鼓舞的作用。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议以后中学教材可以按照学生接受能力来进行选择编排鲁迅文章,尽量做到一册一篇,还可以编写鲁迅读本或者编写鲁迅单元,以使中学生能够认识鲁迅,鉴赏其文字,领会其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