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是住院儿童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对患儿疾病康复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影响。生命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儿童疼痛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虽然儿童疼痛管理相关证据在不断增加;但儿童疼痛管理的临床实践效果仍不理想;儿童疼痛管理没有得到医务人员足够的重视;很多住院患儿仍在经受着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发生率依然较高。随着以护士为主体的疼痛管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在儿童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负责评估患儿疼痛;还负责镇痛措施的实施和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开始重新思考一些传统的护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循证实践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护理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寻求证据、分析证据、利用证据;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疼痛管理尤其是儿童疼痛管理仍然是当前临床实践的一个难题;同样需要证据去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国外循证式疼痛管理的理念启示我们;只有了解儿童疼痛管理现状、认清促进和阻碍疼痛管理循证实践实施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护士才能有效进行疼痛管理。因此;调查儿童疼痛经历现状和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的因素是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步骤。  目的:  对住院患儿疼痛和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儿童疼痛发生、控制情况以及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1. 回顾性调查1755份病历资料;提取发生疼痛的患儿资料;对其疼痛评估工具、入院时疼痛评分、是否为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最高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频率、有无镇痛措施、何种方法止痛、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并分析。  2. 在中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七大区域抽取14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和7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调查医院;以21家调查医院从事儿科护理的工龄满1年及以上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Carlson循证式疼痛管理先决条件量表(C-CPCIS)进行调查;计算C-CPCIS总分和4个分量表得分;考察影响总量表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1755例患儿中有67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总体发生率为 38.23%;新生儿、外科患儿疼痛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3.63%、65.62%。新生儿重度疼痛占70.55%;主要进行非药物干预治疗;内科和外科84例中、重度疼痛的住院患儿给予了药物治疗;半小时后再评估仍有73例患儿有疼痛。  2. 2983名儿科护士参与了C-CPCIs调查;回收问卷2983份;有效 问卷2875份;有效率96.3%。C-CPCIs总条目得分为3.26±1.14;既往实践、疼痛需求/问题、创新、工作规范分量表得分分别为3.68±1.28、2.70±1.001、3.06±1.09、3.24±1.09;条目 16、19、12、14、17 得分较低;分别为2.11±0.90、2.20±1.23、2.27±0.93、2.57±1.11、2.61±1.10。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显示:C-CPCIs得分在不同年龄、工龄、职称、科室、医院类型、是否常规评估疼痛、有无护理管理经历、有无疼痛知识学习经历、有无带小孩经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方程的因素有职称(β=0.077)、科室(β=0.160)、医院类型(β=0.100)、是否常规评估疼痛(β=-0.209)、有无护理管理经历(β=-0.102)、有无疼痛知识学习经历(β=-0.125);逐步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59.59; P<0.001)。  结论:  1. 住院儿童疼痛发生率仍较高;尤其是新生儿和外科患儿;疼痛评估工具选择范围较为限制;疼痛干预不足;记录表单不够完善;儿童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2. 目前国内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水平较低;在疼痛管理中儿科护士对疼痛问题缺乏正确认知、疼痛评估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组织支持以及工作负荷较重。不同的年龄、工龄、职称、科室、医院类型、是否常规评估疼痛、有无护理管理经历、有无疼痛知识学习经历、有无带小孩的经历的儿科护士其EBPMP水平不同。职称、科室、医院类型、是否常规评估疼痛、有无护理管理经历、有无疼痛知识学习经历是儿科护士EBPMP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今后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序列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特征研究  目的:  应用3D T1-SPACE高分辨率黑血序列
该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正常和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及宫颈鳞癌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突变型p53蛋白和c-myc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以揭示HSP70在子宫颈癌发
目的:分析早期产后出血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结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如上所述.减少巨大儿和多胎的发生,避免产前非意愿妊娠以减少前置胎盘、
潜育性水稻土是湖南主要低产田,占稻田面积40%左右,一般比非潜育性水稻土每亩减产100-300斤,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几年,我省组织了对潜育性水稻土成因与改良的研究。
花桥村位于长沙县东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气候温和,土质良好,适于种植水稻。该村地形较为复杂,有冲田、塅田、高岸田和易涝田,耕作制度为双季稻——绿肥及双季稻——油菜,
该研究拟通过显微镜下视网膜形态学观察与测量、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以及视网膜中指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物酶活性测定,
目的 初步探讨人类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M235T分子多态性与中国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是其周围环境中不同信号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因子包括靶部位分泌的特异性神经元轴突生长吸引因子(axon growth attractants)和
血流会聚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的方法,为了探讨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会聚法半定量及定量评价二尖瓣返流及其程度,本研究首先对30例正常对照者和50例二尖瓣返流
目的:  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指与其他男性进行性行为的男性,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和易性者。1981年,艾滋病首先在美国一组男同性恋者中被确认。M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