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反应器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污水处理、石油开采等过程中,但是受到介质流变特性影响,设备内混和、传质等操作过程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以流体的运动特征为基础来指导反应器设计和操作条件优化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因此考察设备内流体流动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趋势是前期采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解决流动问题,后期对数值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实验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可信性。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达到减少劳动和经费投入并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本工作即基于上述方法对典型生物反应器的传质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数据支持。论文的第一部分以250 mL摇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V6.2, Fluent Inc., USA)作为计算平台,考查了不同转速和装液量下摇瓶内液体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1)摇瓶内液体的自由液面随着转速增加弯曲程度加剧。受到壁面粘附和惯性作用影响液相出现不同程度拖尾现象。气液界面面积不随转速增加而线性增加,在150 r/min左右有一最小值。并且可以推断转速大小与气液更新速度呈正相关关系。(2)摇瓶内液相的湍流参数受到转速和装液量的双重影响。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耗散率ε与转速N和装液量V之间的关系式:ε= 0.3899×N1.3853×V- 0.4075。论文的第二部分对不同浓度黄原胶溶液在配置了不同桨型(直叶圆盘涡轮、非对称抛物线圆盘涡轮和四斜叶桨)的搅拌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黄原胶溶液在搅拌槽内的流动特征、桨叶搅拌效果和功率消耗。结果表明:(1)高粘度液体造成桨叶径向泵送流量显著下降。当溶液浓度达到2 wt %时,所有桨叶搅拌效果都明显下降,大量液体只是在缓慢运动。小桨径不适用于高粘度体系搅拌。(2)功率消耗受到桨叶两侧压差和液体粘度的双重影响。黄原胶浓度升高,四斜叶桨的功率消耗逐渐增加,而直叶涡轮功率消耗明显降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又对1.0 wt %的黄原胶溶液在通气搅拌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和气液两相流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过程选择多重参考系方法处理桨叶区的运动,采用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Mixture模型处理两相流问题,气泡聚并和破裂过程采用群落平衡方程(Population Balance Equations, PBE)。结果表明:(3)改变通气量会影响设备搅拌效果,但对泵送流量基本没有影响。通气量增加,介质的表观密度下降,搅拌功率消耗显著降低。通气量为1 vvm时,介质表观密度比不通气时降低了4.7 %,搅拌功率下降了12.6%。(4)设备内的气泡尺寸和气含率在不同区域差别明显。搅拌桨附近以及桨叶排出流与壁面接触的区域,气泡破碎占主导作用,气泡直径相对较小;空气分布器出口阶段以及循环回到搅拌桨附近的上下两股流体区域气泡的聚并作用较为明显,气泡直径较大。能量耗散高的区域和气泡较小的区域具有更大的kLa值。(5)由于流体参数分布的不均一性,在设备内特定点采集的数据往往不能很好地体现实际操作过程的参数。本工作中采用CFD方法对流体参数的预测值与测量值偏差均在10 %以内,能够较准确地再现设备内流体的运动状态。以CFD数值模拟为主结合实验测量验证的方法对搅拌反应器进行相关研究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