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我国大陆青春怀旧电影呈现喷井式发展趋势,出现了不少青春怀旧佳作,这已成为我国电影界一个奇观,我们会发现这和当下80后青年一代出现集体怀旧不无关系,怀旧已经成为这代人共同特征。研究2010年以来的青春怀旧电影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不仅可能改变目前对青春片的感悟式理解和平面化操作,增强对目前青春怀旧片热映现象的阐释深度和力度,而且有利于把握时代文化特征,这是学术研究回应时代发展的有力尝试。2010年后的系列青春片为观众构建了一副青春镜像,具有那个年代特征的物、音乐、事件历历再现在观众眼前,这让大家仿佛看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学青春故事。从2010年后的系列青春片中看到,里面的故事情节在现实与过去两个时间维度交替进行,这些故事经过拼贴处理的,我们会发现它们在历史事件、叙事部分等有相似的文化表征。影片中年轻人的纯真、热情、奔放到后来的玩世不恭与叛逆,这正是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对抗的体现。对这代年轻人来说,怀旧是纯粹简单的,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下,唯美的镜像背后难以逃脱商业意识形态的影子。《致青春》为代表的青春怀旧影片是通过拼贴过往时代的元素构建青春镜像,而影片《小时代》是在建构一种未来的虚幻景观,无论是怀旧式青春还是景观式青春,都是某一时期青年文化的集中体现。本文以2010年以来青春怀旧电影为研究对象,运用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和文本分析法,分析大陆青春怀旧电影发展特点,对具有代表性的影片从电影的主题概括、文化内涵等做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