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唑对圆齿野鸦椿的矮化调控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是近年开发出的优良乡土观赏树种,4-5年可开花挂果,果形奇特,观赏价值高;2-3年生的幼树萌发能力强,年生长量在50cm以上,但侧枝少、髓心大,因此易下垂或风折,极大地影响幼树株型的丰满度和观赏价值。因此,加强幼树株型调控是提升圆齿野鸦椿观赏价值的关键。为提升幼树观赏价值,培育矮小、丰满、粗壮的矮灌型盆栽圆齿野鸦椿,本试验以1-4年生树龄的不同截干苗为材料,研究多效唑浓度及施用方式对圆齿野鸦椿幼树矮化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经综合分析,确定9个指标为影响圆齿野鸦椿矮化的形态指标,经主成分分析,进一步筛选出苗高、叶数、叶长宽比、节间距、分枝数、枝条长6项指标为圆齿野鸦椿幼树矮化观赏性状评价指标。对这6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及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多效唑对圆齿野鸦椿矮化调控的最佳施用方式是灌根。2、多效唑对幼龄圆齿野鸦椿苗高、年生长量、枝条长、节间距、叶长宽比和叶片数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效果显著,其中对1-3年生圆齿野鸦椿的矮化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总矮化量分别为84.00cm、63.84cm、86.12cm,可能是由于多效唑抑制了赤霉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吲哚乙酸含量,导致细胞缩小变短,从而使节间长变短,苗高降低、叶片变短,植株矮化。3、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对不同树龄圆齿野鸦椿的6个形态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是多效唑对圆齿野鸦椿矮化调控效果最好的树龄,不同浓度多效唑对不同树龄圆齿野鸦椿的影响效果不同,1、2年生圆齿野鸦椿的最适浓度为1000mg/L,3年生为250mg/L,4年生为500mg/L。4、多效唑对不同截干圆齿野鸦椿苗高、节间距、枝条长等均有矮化作用,且随浓度增大效果显著。由清水处理组可知,截干80cm的圆齿野鸦椿总矮化效果最显著,截干30cm的圆齿野鸦椿总矮化效果最不明显。通过多效唑处理后不同截干高度其总体矮化效果强弱为:30cm>55cm>80cm;对节间距缩小影响为:30cm>80cm>55cm,说明多效唑处理30cm截干的圆齿野鸦椿植株矮化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多效唑处理30cm截干植株后,使其叶片中IAA、GA、ZT含量随浓度增大而下降、ABA含量呈增加趋势以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增强有关,激素含量的变化使植株矮化,叶绿素促进光合作用使营养物质积累有利于植株更粗壮和健康。5、多效唑对80cm截干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SOD积累有促进作用,但对55cm截干植株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却有抑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多效唑对圆齿野鸦椿矮化调控效果强弱顺序为:截干30cm>55cm>80cm;多效唑对不同截干圆齿野鸦椿矮化调控的最适浓度分别为500mg/L、750mg/L和250mg/L。说明3年生圆齿野鸦椿截干30cm+多效唑500mg/L处理能够较快得到矮化效果较好,株型丰满、美观的小灌木型植株。综上所述,多效唑灌根处理对圆齿野鸦椿矮化调控效果优于喷施,各树龄圆齿野鸦椿的最佳浓度不同,1、2年生适宜浓度为1000mg/L,3年生为250mg/L,4年生为500mg/L,多效唑对3年生圆齿野鸦椿的矮化效果最显著;结合截干处理,30cm截干+多效唑500mg/L+灌根处理,植株生长强健,分枝能力强,株型矮化紧凑,叶色浓绿,呈小灌木型,观赏价值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不断创新,线上支付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由于线上支付具有轻松交易、方便快捷等特点,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随着线上支付结算市场逐渐被民营银行所占据,国有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产生了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在线上支付领域积极探索新机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存在
期刊
改革开放政策施行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发展加速,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也显著增加。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Pan,2010)。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截止2014年,我国已有7个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城市;16个人口超过五百万的城市;142个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与此同时,城乡差异也在逐年增大,具体表现为城乡居
学位
报纸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果树,存在三种不同的性别类型,分别是雄性、雌性和雌雄同花。其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本研究前期用钴60-γ射线对番木瓜进行诱变,筛选到一个由雄性变为雌性的突变体dmf2。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在雄性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域(Male-specific region of Y chromosome,MSY)有 1 Mb 片段的缺失,推
学位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福建省经济建设与产业建设蓬勃发展,大力促进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研究福建省林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福建省林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和规模,对福建省林业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特征分析,为发展低碳模式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以福建省的森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IPCC2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现在有粮食作物中,玉米占很大比重。在土壤中,总磷含量很丰富,但大部分都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缺磷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量的限制因素。除此之外,磷肥的大量使用也会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农作物在非生物逆境下的遗传和生理学基因研究将会为作物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植物microRNA广泛存在于植物基因组中,它的长度约为21-24个核苷酸,是非编码单链
学位
土地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土地上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必然带来一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存在密切的关系,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长汀县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的分析,利用IPCC推荐的方法,对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核算,间接估算了 2002-2014年长汀县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碳足迹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汀
学位
缺磷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植物主要以无机磷(Pi)的方式吸收磷元素,而土壤中的无机磷因浓度太低往往不能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植物在长期应对低磷胁迫过程中产生了复杂根系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适应机制,统称为磷饥饿反应或PS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其中,根系分泌的紫色酸性磷酸酶(Purple Acid Phosphatase,PAP)在植物应答低磷胁迫过
学位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属于番木瓜科(Caricaceae)番木瓜属(Carica),广泛种植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是最具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水果之一。番木瓜是含有9对染色体的二倍体双子叶植物,基因组大小约为372 Mb,生长周期短,为研究花和果实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材料,是生物技术在果树应用研究的模式植物。甲基磺酸敏感性基因MMS19(Methyl Methanesulfona
学位
将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境作为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案例背景,使用相关理论架构设计表现性任务,并提供相应的评价量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情境,增强活动沉浸感,强化对生态工程原理及意义的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