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中心,随着城市所聚集的能量向周围辐射扩散,带动了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区域不断扩张,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最终形成城市群,简单来说,城市群是一个区域空间、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等要素组成的有机体,它的发展一般是多种动力机制综合作用下的地域综合体。动力机制就是动力的形成与作用过程,研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通过城市群经济发展动力的形成与作用过程的研究,可以理清动力产生的原因、动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动力的作用机理,进而可以了解城市群经济发展中的区域摩擦、政策路径依赖过强等深层次问题,为制定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因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资本动力;人力资源动力;制度动力;技术动力。一般意义上的长株潭城市群是指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但城市群是发展的,国务院批准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由规划范围和协调规划范围组成。也就是所谓的长株潭“3+5”城市群,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和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5个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长株潭“3+5”城市群在地理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和增长能力,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对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前景。但长株潭城市群在综合竞争力方面还需要提升,推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应该是:各城市按其在区域中承担的功能分工,确定其发展定位。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既关系到湖南自身的发展,也是落实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和区域环境下,分析关注各城市在该城市群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发展地位,已经成为长株潭“3+5”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首先必需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特点及运行机制,其次通过建立模型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多方信息交流,突出主要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湖南省13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四大动力机制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知道长株潭“3+5”城市群既包含了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湘北地区),也包括了较为落后的地区(娄底市),城市群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位置,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人才队伍、特殊的政策支持等。实证分析表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动力,促进湖南经济新增长的形成,就必需优化城市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调整产业结构,驱动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整合;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金融支撑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机制,大力拓展投资空间;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株潭“3+5”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