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重视,然而城市雕塑的造型艺术特点使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难以理性把握,本文即立足于此,试图从公共认知角度研究城市雕塑的空间适配问题。本文探讨了城市记忆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分析了城市雕塑的类型与基本特征,立足武汉的空间格局及其雕塑发展,并以其教育、地标、纪念、装饰、娱乐、参与等六大功能分类为外源基础,以城市记忆为内因,由此建立具有因果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从而探讨公共认知体系中的城市记忆与城市雕塑认知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并用数据化的空间适配度给予表述。这对我国的城市雕塑体系规划以及城市雕塑单体的规划建设审批均具有理性而又可操控的价值。全文的内容组织架构如下。第一章到第四章为基础研究,第一章分析了背景和意义,界定了记忆、城市记忆、城市雕塑及其相关概念;第二章分析了城市记忆的心理学基础理论,探讨了生理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城市记忆阐述;第三章归结了城市雕塑的功能、题材、材料、风格几大分类、探讨了其公共性、识别性、观赏性、纪念性等特征;梳理了城市雕塑的创作思潮及其发展。第四章则主要围绕后文城市雕塑调查涉及到的武汉地区,阐述了其城市空间特点及其城市雕塑发展,并对其城市雕塑体系规划进行了回顾。全文的第五章到第六章为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第五章针对后文结构方程模型的内源与外生两大因子集,即城市雕塑认知影响因素与城市记忆内涵构成进行了解析;第六章提出了城市记忆与城市雕塑认知的结合——适配度,并对内源与外生因子集进行了专家问卷调查,由此形成城市记忆与武汉城市雕塑认知适配性问卷调查表;将调查统计资料输入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第七章对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测量变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讨了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并以模型及其测量变量的相关度、因子、方差为依据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由此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修正并得出结论性统计数据。第八章为适配度调研汇总数据分析,从中归结出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雕塑适配度的5点结论,以及对单类雕塑适配度的6点认识。最后针对适配度在其它城市的城市雕塑总体评价、单体雕塑建设审批评价、单体雕塑创作评价等的延伸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提出用适配度来衡量基于城市记忆的城市雕塑认知的观点及其适配度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评价体系对城市雕塑体系规划与城市雕塑单体建设评估均具有理性、可操作、创新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