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线粒体形态功能紊乱在铅神经毒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铅作为重金属的一种,以各种形式广泛分布在环境中,能够通过空气、粉尘、食物、饮水等介质进入体内,并分布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神经系统是铅损伤机体的重要靶点,有效的控制铅暴露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揭示铅暴露对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铅对神经系统的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影响神经元的成熟、迁移和分化;2.抑制突触的生长和修复;3.抑制胶质细胞的成熟分化,导致神经系统免疫功能的紊乱;4.激活蛋白激酶C,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5.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神经传递受阻;6.干扰细胞内正常蛋白质的代谢和加工,增加异常蛋白在细胞质中的错误积聚,诱导内质网应激促进神经元凋亡的发生;7.干扰细胞内的钙稳态,促使线粒体通透性的增加,导致Ca2+外流,线粒体ROS增加。铅损伤神经元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神经元内各个细胞器的功能异常所导致。因此,近些年铅对亚细胞器的损伤研究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铅对神经元内各个细胞器的损伤各有不同,所诱导的损伤效果也存在先后关系,研究神经元铅暴露后细胞器的损伤机制可能揭示铅神经毒性的突破口,并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控制铅暴露损伤的有效靶点。内质网是细胞内最大的膜性细胞器,控制着细胞内大量蛋白的加工、修饰以及合成。内质网与其它细胞器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核内体、细胞膜、线粒体等重要的细胞器均保持着密切联系,内质网可以为其它细胞器提供各种脂质和蛋白。当细胞内出现紊乱或大量异常物质时就能够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发生。内质网应激是内质网代偿细胞内环境紊乱而发生的一种反应。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能够促使自噬和泛素的发生,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紊乱,但过度的内质网应激也能够引起细胞的死亡。作为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供应单位,线粒体为了供给细胞能量的需求,它需要不断的进行动态运动,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状态。线粒体的融合、分裂蛋白是其自身保持融合分裂平衡的关键蛋白,它们分别以跨膜的形式分布于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上。它们稳定的表达是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的前提条件。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研究发现内质网与线粒体之间存在相互连接的纽带,两个细胞器通过这一纽带进行蛋白以及其它物质的交换。研究表明,铅暴露能够导致内质网应激以及线粒体片段化的发生,但两者在铅暴露过程中是否存在相互的作用、影响至今未见报道。MFN2是线粒体外膜上控制线粒体融合的重要蛋白。近年来发现MFN2也分布于内质网中,是否MFN2的合成或修饰需要内质网的参与,是否MFN2是内质网调控线粒体动态运动的关键分子,这些问题对于解决铅暴露后两个细胞器的相互作用和损伤具有重大的意义。目的通过建立铅暴露的SD大鼠动物模型、原代海马神经元铅暴露模型、PC12细胞铅暴露模型,从而揭示铅暴露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以及对线粒体形态功能紊乱的作用。运用PC12细胞铅暴露模型进一步探讨内质网应激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紊乱的调控作用,阐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线粒体融合分裂紊乱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为铅暴露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防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铅暴露模型的建立(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PC12细胞)。运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0,100ppm,200ppm,300ppm)通过自由饮水的方式进行SD大鼠铅暴露,时间为8周;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铅暴露后SD大鼠血铅、脑铅的变化;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铅暴露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blot实验检测铅暴露SD大鼠海马脑区中神经元的程序性死亡。运用Neuron Basal以及DMEM培养基配置不同浓度的醋酸铅(0,1μM,2.5μM,5μM,10μM)刺激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采用MTT检测实验、LDH检测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铅暴露对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活力、细胞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2.铅暴露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PC12细胞铅暴露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改变;运用高分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SD大鼠、以及PC12细胞铅暴露后内质网的形态改变;3.铅暴露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运用高分辨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铅暴露后线粒体形态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实验、RT-PCR实验检测SD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PC12细胞铅暴露后线粒体融合蛋白的改变;运用DCFH-DA探针法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铅暴露后ROS的改变。4.铅暴露后内质网应激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分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铅暴露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相互作用;运用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预处理铅暴露的PC1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的改变;DCFH-DA探针法检测ROS的改变;MTT检测实验、LDH检测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别观察细胞活力、细胞损伤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5.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降低与内质网应激在铅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建立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过(低)表达的PC12细胞,运用MTT检测实验、LDH检测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和细胞损伤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免疫细胞荧光检测铅暴露对自噬降解和泛素降解途径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细胞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泛素E3连接酶PINK1分别与MFN2的共表达,揭示MFN2降低的机制;通过干预PINK1的表达,运用Western blot实验、免疫细胞荧光以及DCFH-DA探针法检测PINK1低表达后铅暴露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1.铅暴露的神经毒性。1) SD大鼠铅暴露模型的建立。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铅暴露8周后S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发现铅暴露能够导致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凋亡、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发现铅暴露能够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aspase3的剪切以及Beclin1、LC3II的表达;2)原代海马神经元和PC12细胞铅暴露模型的建立。MTT检测细胞活力发现铅暴露能够抑制原代海马神经元和PC12细胞的活力和增殖;LDH检测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促进原代海马神经元和PC12细胞的LDH释放;2.铅暴露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1)铅暴露对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铅暴露后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发现铅暴露能够促进大鼠海马脑区神经元、原代海马神经元、PC12细胞内质网相关蛋白Grp78的表达以及分子PERK/CHOP的活化;2)铅暴露对内质网形态的改变。透射电镜检测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大鼠海马脑区神经元和PC12细胞内质网管腔的扩张和肿胀。3.铅暴露对线粒体形态功能的影响。1)铅暴露能够诱导线粒体形态的改变。透射电镜检测发现发现铅暴露能够导致大鼠海马脑区神经元、PC12细胞线粒体形态改变,表现为:线粒体发生肿胀和空泡化;Mito-tracker染色后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PC12细胞线粒体平均长度降低;2)铅暴露对线粒体融合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大鼠海马脑区神经元、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内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MFN1蛋白水平降低;RT-PCR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海马神经元以及PC12细胞内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的mRNA降低;3)铅暴露对ROS的促进作用。DCFH-DA探针法检测发现铅暴露能够诱导ROS水平增加。4. PC12细胞内质网与线粒体的交互作用在铅毒性中的作用。1)铅暴露能够诱导内质网线粒之间相互作用。Mito-tracker、ER-tracker染色发现铅暴露能够增加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接触面积;免疫电镜检测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线粒体与内质网之间的距离变短,降低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在线粒体外膜上的表达,增加MFN2在内质网管腔中的表达;2)内质网应激在铅暴露诱导线粒体形态功能异常中的重要作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运用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能够抑制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并能够有效抑制铅暴露诱导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MFN1蛋白表达的降低;RT-PCR检测实验发现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能够抑制铅暴露诱导的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的mRNA降低;Mito-tracker染色实验发现内质网应激的抑制剂4-PBA能够抑制铅暴露诱导的线粒体长度降低;3)内质网应激在铅暴露诱导细胞损伤中的重要作用。MTT检测实验发现4-PBA能够抑制铅暴露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4-PBA能够抑制铅暴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5.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降低与内质网应激在铅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1) MFN2在铅神经毒性中的关键作用。MTT、LDH检测发现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水平与铅毒性呈负相关;2) MFN2降低与自噬降解系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发现铅暴能够诱导PC1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免疫细胞染色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诱导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蛋白的表达,但自噬相关蛋白LC3与MFN2的共定位现象并未发现;3) MFN2降低与泛素降解系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引起总泛素水平以及泛素E3连接酶PINK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铅暴露能够促进MFN2与泛素E3连接酶PINK1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发现4-PBA能够抑制铅暴露诱导的泛素水平以及泛素E3连接酶PINK1的高表达;4) E3连接酶PINK1在MFN2泛素降解中的关键作用。Western blot实验以及免疫细胞染色实验发现干涉PINK1后能够回转铅暴露诱导的MFN2蛋白表达降低;Mito-tracker染色以及DCFH-DA探针法检测发现干涉PINK1后能够回转铅暴露诱导的线粒体形态以及功能的紊乱。结论铅暴露能够引起细胞内质网形态改变以及应激的发生,进一步促使泛素E3连接酶PINK1的表达增加,增强PINK1与线粒体外膜上MFN2的结合和泛素降解,最终导致线粒体形态功能的紊乱。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光传输网中,光纤连接器/光纤跳线在实际使用中的问题及维护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有利于提高光传输网的运用维护水平。
物理实验的创新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物理实验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对物理实验进行创新的"三步走".第一步,预备阶段,即找出所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唐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原百济故地。其后由于吐蕃和新罗扰边,上元三年(676),唐
本试验主要研究并确定了丹参总酮类物质最适宜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方法。并将制得的提取物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辅料,制备成丹参总酮的包合物溶液。初步探讨了丹参总酮的包合物
<正>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体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规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力学、热学、电
清末审判独立制度的确立贯穿清末司法改革始终,经历了三个阶段:《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明确司法独立原则;"部院之争"达成审判独立共识;《法院编制法》确立审判独立制度。清末审
新城疫、小鹅瘟作为养鹅业常见、多发的高致死性疾病,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预防和治疗两种疾病是许多研究者的主攻方向。屠宰场是养殖链的尾端,待宰鹅体内的病毒及抗体含
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贫困人口比例和脱贫难度都比较大,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虚拟社会,使人的活动从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形成了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虚拟活动,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给哲学提
以观摩宁波市高中物理实验设计比赛后的体会及个人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新课程标准、近年来高考趋向和实验教学现状,进而论述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