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比容量、丰富的资源、安全可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虽然过渡金属氧化物拥有很多优点,但是材料本身也存在导电性能差、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嵌入与脱出容易发生自身体积膨胀致使结构塌陷等缺点,这就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本文通过掺杂的手段来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部分:(1)以硝酸锌、硝酸钴、柠檬酸为原料,利用丙烯酰胺溶胶凝胶法合成钴掺杂氧化锌负极材料,首先探究了掺杂量对氧化锌电化学性能影响,随着掺杂量x的提升,负极材料Zn1-x-x Cox O(0≤x≤0.15)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先上升然后呈下降趋势。在最佳的掺杂量9%下,电压区间为0-3 V,电流密度为200 mA g-1,首次放电容量为1836 mAh g-1,首次库伦效率可达到68%,20周循环后电极材料仍可以保持容量超过1000 mAh g-1。(2)以硝酸铜、硝酸钴、乙二醇、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钴元素掺杂氧化铜电极材料,XRD图谱显示掺杂量超过6%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在电压区间0.001-3.0 V内,电流密度67 mA g-1下,Cu0.94Co0.06O首次放电容量是1789 mAh g-1,经过1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是644.1 mAh g-1。(3)采用以硝酸铜、硝酸钾、柠檬酸为原料,乙二醇为螯合剂,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合成钾元素掺杂氧化铜电极材料,对掺杂不同含量钾元素的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和表征。XRD显示材料结构并没发生改变,在电压区间0.001-3.0 V内,电流密度67 mA g-1下,K0.08Cu0.92O1-γ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91.7 mAh g-1,5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是594.8 mAh 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