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将新疆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新疆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中亚作为新疆重要的邻国,双方贸易合作成为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要实现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近年来,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总额快速增长,但贸易结构调整稍显滞后。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国家竞争优势论等对外贸易理论,借鉴国内外对外贸易结构的研究成果,结合新疆特有的区情,从贸易商品结构、贸易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贸易模式结构4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新疆与中亚外贸结构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其优化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出口商品类型来看,新疆对中亚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已得到明显改善,但新疆内部各地州(市)存在出口商品相似性大、无明确产业分工等问题。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外贸政策等是影响新疆与中亚外贸商品结构的主要因素。新疆与中亚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要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入手。(2)新疆和中亚均存在贸易对象高度集中的特征,新疆集中在中亚,中亚主要集中在中国(新疆)。近年来新疆外贸市场逐渐多元化,而中亚外贸市场无分散化趋势;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对新疆与中亚的内部市场结构有较大影响。针对新疆外贸市场高集中度的特征,认为新疆首先要巩固强化传统中亚市场份额,其次谋求新市场的开拓,最后可通过建设自由贸易区强化中亚市场份额。(3)新疆与中亚贸易方式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边境小额贸易占主体;一般贸易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且所占比重大幅提升;加工贸易占比偏低且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双方地缘优势、进出口产品互补性、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和政策优惠等因素的影响。优化新疆与中亚外贸方式结构可以通过做强边境小额贸易、提高一般贸易比重、大力扶持加工贸易来实现。(4)产业间贸易是新疆与中亚主要的贸易模式。新疆与中亚产业内贸易多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贸易额占比较低,产业间贸易多以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贸易整体表现出互补性。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新疆与中亚产业内贸易可以通过强化专业合作,发展规模经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方式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