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陕西省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给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低产田改良提供决策支持,以渭河以北、渭北低山及两侧的黄土高原和台塬为研究中心,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式,获得渭北地区0~60 cm土层的盐碱化数据及相对应的空间、土壤性质、地下水、作物产量数据,对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分布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合GIS软件绘制不同土壤层次的盐碱化分布图,结果表明:渭北地区0~60 cm农田土壤盐碱化主要以轻度盐土和非碱化土为主,轻度盐土约占农田总面积的93.48%,非碱化土占总面积95.36%。各土层盐碱量从上到下逐渐增加,含盐量平均值在1.29~2.06 g/kg之间,碱化度平均值在2.92~4.93 g/kg之间。渭北地区土壤含盐量相对较高值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河流湖泊密集区域,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主要出现在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临渭区、富平县、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黄河沿岸的韩城市部分区域。土壤含盐量最高值分布在大荔盐池洼周边和蒲城卤泊滩周边。土壤碱化度较高值分布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黄河、渭河、洛河交汇的大荔县部分区域(盐池洼周边);最高值集中在临渭区、富平县和蒲城县交界区域(卤泊滩周边)。农田0~2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受空间因素的影响较大,贡献率达49.22%,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受土壤因素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达到48.33%和55.60%,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壤质地、土壤团聚体、容重。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盐碱化概率较高,形成较严重的危害趋势。研究区矿化度、水埋深、盐含量和综合指标,满足对应阈值条件的高风险概率面积分别为5395 km2、1490km2、6249km2和6605 km2,占渭北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2%、14%、60%和64%。总体分析,土壤中盐含量随水埋深变浅、矿化度升高而增高,土壤盐碱化风险也随之增高。尤其是满足阈值条件下,综合三项指标得出的6605 km2盐碱化高概率发生区,要着重强化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对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盐碱化进行分布调查、影响因素分析、趋势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盐碱地改良措施,包括配套适宜的排灌设施、改良耕作管理技术、施入化学改良剂和生物改良等方式,治理改良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