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月婴儿对人脸和客体范畴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词中有一部分专有名词具有特定性意义,可以指示特定的某个人、地方或机构等;也有一部分普通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主要指示一类人、物或抽象概念。关于儿童早期先获得名词的特定性还是普遍性存在争论,其中具体与一般并行(narrow-and-broad)的观点认为早期词汇学习中不存在限制学习名词特定性意义和普遍性意义的约束条件,婴儿具有某些词语可以指示个体(主要是人),而另一些词语可以指示物体范畴的知识。根据这一观点,婴儿在学习指示人或物的单词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范畴化。本研究旨在运用跨通道偏好注视范式(Intermodal 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IPLP)考察17个月的汉语婴儿在人脸和人造物体条件下的词汇学习和范畴化。测试任务包括三种:通过匹配测试中是否出现命名效应来检验学习;特定性测试中出现命名效应表明获得名词特定性而非范畴化;泛化测试出现命名效应表明范畴化。实验一以20名17个月的汉语婴儿为研究对象考察婴儿在以人造物体为命名对象时的词汇学习和范畴化,结果发现婴儿在匹配测试和泛化测试中出现命名效应,在特定性测试中未出现命名效应。这一结果表明婴儿可以在实验条件下快速学会新词,另外婴儿可以依据人造物体的形状进行范畴化,并用同一词语指称同一范畴的不同客体。实验二中36名17个月的汉语婴儿参与了三种人脸范畴化条件下的词汇学习和范畴化测试。结果发现婴儿在人脸内部特征不同外部特征相同条件下的特定性测试中表现出命名效应,表明婴儿主要依据人脸内部特征进行范畴化。综合两个实验结果,本研究发现17个月的汉语婴儿在学习指示人造物体和人脸的单词时存在不同的范畴化,为narrow-and-broad的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同时通过引入人脸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这一变量获得的研究结果来看,本研究推论学习对象主要特征的区分度也许是造成对指示不同对象的名词存在不同范畴化的原因。
其他文献
网络教育跟随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些年,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普及至大中小学及各种教育门类。它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学习者提供平台和大量学习资源,并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
多传感器图像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源自同一场景或目标的多幅图像合成幅新的图像,以获取对该场景或目标更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图像融合过程充分利用了不同源图像之间的
学位
介绍了L’Orange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研发思路及经验,并就其在Win GD二冲程发动机上的应用做了说明。L’Orange喷油器部件可为新一代二冲程发动机配置喷油器提供更大的自由空
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就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承载着培育未来高素质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