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卷积网络的车辆位置追踪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ekej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来源于导师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滴滴出行)的校企合作项目,用于解决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拒止环境中手机无法定位车辆位置问题。自GNSS诞生以来,如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SD),一直是车载定位的主要选择。但在城市峡谷、隧道等场景,卫星信号被反射引起巨大伪距误差或信号不可接收,造成定位漂移或无法定位问题。为了解决定位失败问题,通常采用惯性导航,其基本原理是航位推算(Dead Reckoning,DR)。惯性导航技术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通常包含三轴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采集的惯性数据进行姿态解算与速度积分,从而得到相对位置变化。传统算法虽然理论性强,但也存在不少缺点。首先,它要求手机与车辆相对固联且提前有三分钟的惯性数据输入,才能确保解算的姿态信息较为准确。其次,传统算法定位误差大,误差积累严重。另外,滴滴出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出行平台,虽然每日能够生产海量出行数据,但传统算法无法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TCN)的车辆位置追踪模型。模型以手机IMU的特征值以及车辆初始速度与方向作为输入,以速度、方向变化量作为输出。本文的贡献有三点:一是提出了一种基于手机惯性数据的深度学习追踪模型,用于代替传统航推算算法,延缓了惯性误差积累。二是基于Smooth L1Loss设计了损失函数,分别从多任务学习与时间序列预测两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三是离线验证了单一用户短时数据训练个性化模型的可行性,并利用隧道场景中采集的惯性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隧道场景迁移。本文通过众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误差分位数评估模型效果;并使用真实卡顿数据离线完成模型的业务指标评估。整个项目使用的数据集的累计采样时长超过2200小时,累计里程超过125万千米,涉及区域覆盖全国15座主要城市。截止2020年底,模型在滴滴出行平台的部署设备量超过715万台,单日模型推理次数超过360亿次。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及建筑业的加速转型升级,装配式建筑以其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等优势逐渐引起政府及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己经形成普遍共识,但目前中国装配式建筑始终无法逾越成本问题,使得企业参与装配式建筑建设积极性不强,成本问题成为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难题,而单个项目成本的降低无法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产业链的视角考虑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优化问题。本文主要针对
地震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损失,寻找有效的隔震手段保护结构物的安全,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天然土体的土骨架一般具有各向异性。本文针对横观各向同性土体的隔震问题,基于周期结构的弹性波带隙特性,提出了一种部分埋入式T形表面波屏障。利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Bloch-Flquent理论,对波动控制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分析,推导出了决定带隙特性的无量纲材料参数。研究了材料参数及结构参数对波屏障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不断增长,线路空间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达性也随之增强。对于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线路,在传统运营组织模式下,即单一交路和均匀发车间隔,需投入更多的车底数量来增加车次数量,以满足大客流区段的客流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小客流区段的运输能力浪费。作为一种平衡线路客流空间差异的运营组织方法,大小交路开行方案能够合理配置线路运输能力,以满足不同区段的客流需求。然而,针对高
时隔8年,中国太空课堂再度开启,同时这也是中国新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本次太空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有趣,涉及物理、生物、化学、医学等多方面内容。这一课,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其意义自然非同一般!那么,问题来了:本次太空授课的8个实验和展示都蕴含着什么科学原理呢?沉浸在"天宫课堂"兴奋中的同学们真的懂了吗?我们不妨来细细解读一番。
期刊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规范体系是在借鉴欧洲列车运行控制系统(ETCS)规范等国外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起来的,已成为中国列控系统设计开发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列控系统技术在不断提高,工程应用范围也在扩大,CTCS和ETCS列控系统的相关规范都各自进行了更新。将ETCS和CTCS规范进行比对是掌握国内外列控系统技术发展差异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列控系统规范的
目前,轨道交通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超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的无线通信是实现智慧轨道交通的关键。因此无线信道特性作为轨道交通场景无线通信的基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针对车站这一轨道交通重要场景,基于射线追踪技术分析毫米波无线信道特性,研究了无线信道模型;建立人体模型,探索了人体对无线信道的影响机理;提出车站内的网络优化部署方案,以及分析了受客流影响的无线信道特性,为轨道交通车站场景5G网络
阀控液压缸系统是液压控制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分支,其被大量应用于国防、航天等行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液压控制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进行详细讨论,设计出更为接近实际情况的数学模型及合适的控制器很有必要。本文以阀控液压缸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伺服阀的实际工作状态,如伺服阀流量方程中流量系数和压力增益的非线性特点,建立新的阀控缸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同时结合滑
高速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大动脉,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安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交通强国战略支撑下,高速铁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列车运行环境日益复杂,列车间的耦合关系增强,对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动态调整性能和干扰响应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面向高速铁路高效率、高安全、小延误、低能耗的高效运营需求,深入分析高速列车车队协同运行过程,设计弹性指标衡量列车追踪间隔状态和干扰响应能力,分别提出
随着微机电技术(MEMS)的迅猛发展,微通道等微流体器件因其结构紧凑及换热效率高等特点成为了目前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可靠技术。在微尺度中,壁面粗糙度成为了影响微流体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全面了解壁面粗糙度对流体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可以为微流体器件的设计方案和性能改进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对微通道壁面粗糙度的影响机理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探究,分析了在壁面粗糙度影响下微通道中层流流体的流动换热规律。研
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是机器人对环境感知的重要方法。目前大多数视觉SLAM都是基于静态环境假设设计的,在动态环境下性能较差,阻碍了机器人技术进一步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基于ORB-SLAM2,研究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面向动态环境的视觉SLAM系统,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对一种实例分割模型Mask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