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方式弊端日益凸显。我国尚处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阶段,随着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碳减排压力与日俱增,走一条新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减少碳排放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厘清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效应,对于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以及节能减排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多维视角界定了城市化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其次从规模、强度和结构的视角描述了我国能源消费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路径。基于这一影响路径,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效应。在全国层面上,分别利用岭回归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的整体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包括长期影响效应(协调性)分析和时变效应(动态关联性)分析两个部分。在区域差异层面上,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比较研究了城市化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东中西地区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利用Hansen门槛面板模型验证了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的非对称性,并基于这一特征分析了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的省际差异。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分析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长期影响效应得知:1978-2012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能源消费二者整体上并不协调。城市化的外延式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协调性较差,相比之下,城市化的内涵式发展与能源消费较为协调。(2)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化对能源强度的时变效应得出结论:城市化的外延式发展和规模扩张,虽然以消耗一定的能源为代价,同时也伴随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城市化的内涵式发展和结构转换,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都较好地发挥了控制能源强度的效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节能效果还在不断强化。(3)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均存在非对称性:从人口视角来看,人口规模的适度增加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人口结构调整的节能效果随着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的增加而增强;从经济视角来看,经济规模过小或者过大都不合适,适度的经济规模最有利于能源强度的控制;从经济结构来看,当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7.12%以上时,对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从社会视角来看,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居民收入偏低,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导致对能源强度抑制不力;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比偏高时不利于控制能源强度。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论和我国具体国情,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差异的层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城市化是当今中国实现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择,它的发展不仅改变着社会与经济的关系,也转变着以往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组互帮既是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具体形式,又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举措。“互帮”的核心要义是“变一个教师为多个教师”,以充分利用优生资源,实现“生生互帮互助”,让每一个学生
链图作为一种图模型,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引入的,用来描述条件独立结构.链图是一类更加广泛的图模型,它不仅包括无向图(通常被称为马尔可夫网络),还包括有向无环图(通常
本文根据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支出数据,提出一种逐步回归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我国地区财政支出水平进行进行评价,采用聚类将我国地区财政水平分为三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竞争力直接表现为该国产业的竞争力,所以对于产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理论领域与实践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就中国造纸产业来说,尽管发展迅速,但由于
  江苏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辖区内银行业竞争充分。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日程安排,银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各家商业银行将在科技、人才、产品、网点、客户等方
语文是中华文明传播的载体,是一门从小学延续到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循序渐进地进行着,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
新闻记者担负着向广大民众提供信息的重任,所以其对于讯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要求着记者必须要拥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最为真
奢华指非必要但可为人类带来愉悦享受、昂贵不易得、或奢侈的事物或环境.奢华的英文luxury源于拉丁语(luxuria),指“过剩”或“生活中额外之物”,是“衣食足”以外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