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处于新旧体制和新旧技术交替的未定型模式或过渡期模式,面临着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选择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环境下的高效率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这是本项研究提出的背景。 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管理分析方法、信息分析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实证分析,实地考察了国内和国外的一大批科技信息机构,并对信息系统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和优化选择,探讨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为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的改革提供科学分析基础,以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本项研究对于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研究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问题,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构想。这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新的探索: 1.系统地论证了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改革的三个发展动力:一是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作用,九十年代后期的信息网络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提供了管理模式改革的技术基础;二是市场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正在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网络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体制。三是用户信息需求的导向作用,逐步由收藏为主的模式转向使用服务为主的模式。 2.系统地探讨了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改革的两个有机结合:一是把农业研究信息系统划分为宏观管理系统与微观管理系统,在网络化环境下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带动下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高度集中的宏观管理模式正在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管理模式的转变。二是努力实现虚拟系统与现实系统有机结合,逐步通过《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和互联网,把全国农业研究机构联结起来,共享一个虚拟操作系统。 3.建立和发展现代知识管理系统,推进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发展: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正在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知识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为知识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网络环境。我们已经立项开始建设本单位内部知识管理系统,希望在取得经验后推动农业领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设。 4.构建了一套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技术发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信息服务能力、战略竞争能力共五类27项指标,并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全国16个农业研究信息单位的管理模式效率和综合发展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5.通过以上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三个时期的三种管理模式,提出未来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是:以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以市场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从文献信息收藏为主转向使用服务为主,宏观管理系统与微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虚拟系统和现实系统相互支持,推动发展现代知识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分布式和网络化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 目前,这样一种新型的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雏形已经显示出来。再经过10年的努力,一个现代化的分布式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将会逐步形成,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农业研究信息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物业公司的迅猛发展,合并重组屡见不鲜,物业公司越来越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物业企业在服务民生方面发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俨然已成为现代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 1926年4月,随着省港大罢工运动的深入,为了提高罢工工人的政治素质,用革命理论武装工人骨干,争取罢工反帝斗争的胜利,中华全国总工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创办一所以
“入閤仪”是北宋重要的朝参形式之一,历经唐末、五代,至宋初,其涵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最终因繁琐而于熙宁三年罢废,随之替代的是“文德殿月朔视朝仪”。文章主要通过《文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介绍了牛奶变质的原因,从微生物、营养物质、感官性质和理化性质四个角度综述了牛奶变质过程中的变化,对各项指标在牛奶新鲜度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和讨论,为牛奶品质研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期刊
目的分析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60例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我院自2018年1月开展个性化
主要对地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施工现场安装技术要点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问题阐述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