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文艺民俗审美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也随之进入了崭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开始百家争鸣,“为政治服务”的“宪法性”口号遭到普遍唾弃,文学审美特性的研究、主体性的研究、文学语言的研究先后登场。期间,文艺民俗批评也竖起了理论大旗,旨在以民俗文化的新视野进行文艺理论架构,以拓宽文艺批评新路子、新方法。汪曾祺小说一直被学界称为“风俗画”小说,汪曾祺本人也常有一些关于民俗与文学的言论。然而,对汪曾祺小说的研究,虽然多数论者注意到了“风俗画”特征,却还没人正式提出过文艺民俗的研究视角,更没有就这一视角进行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文艺民俗学的角度对汪曾祺小说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把文艺学、美学和民俗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艺民俗批评,以阐释汪曾祺小说独特的审美特性,并揭示其小说在创作、欣赏中所蕴含的民俗机制,更清楚地了解其作品的社会底蕴和文化密码。论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为作家研究,主要从汪曾祺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对乡土风情的醉心描绘以及对民间人物的诗意刻画等几个方面,研究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民间审美立场。汪曾祺自称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道出了他的艺术精神之所在。他倾心于日常生活现象,关注现象的审美意义。他对生活的欣赏态度、对作品的审美把握、对作家的责任要求,都可见出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汪曾祺长期生活于民间,对乡土风情更是情有独钟,他不惜笔墨,甚至可以连篇累牍地叙述当地的民俗风情,把民风俗韵纳入自己的审美视野,谱写了一曲曲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赞歌,给读者带来特殊的审美享受。汪曾祺笔下多为凡夫俗子、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极少知识分子和官场人物,着意于表现普通人物身上的美和诗意。第二章为作品研究,主要研究汪曾祺小说的民俗文艺叙事模式。现实主义小说理论强调三要素,即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汪曾祺一心突破三要素的限制,提倡小说的诗化、散文化,被论者称为“诗体小说”、“笔记体小说”,甚至归入现代主义行列,认为其消解了人物塑造和情节构建。其实汪曾祺为了拓展小说的表现领域,喜欢尝试不同的叙事手段,他的叙事更接近于民俗文艺的特点,特别是民间文学作品,三要素往往只突出一个方面,要么写人物,要么写故事,汪曾祺小说也多如此,要么以塑造人物为主,要么以讲述故事为主,要么以描绘风俗为主,当然也不缺乏三要素共存的情况。第三章为作品研究,主要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文艺民俗审美范畴,对其作品中的民俗意象、民俗意境、民俗情节和冲突做了全方位的考察。长期积淀而成的民俗事象,作为意象引用到文艺作品中,即成为民俗意象。汪曾祺小说中,既有点缀于其间的单个民俗意象,也有贯穿于整篇小说的整体民俗意象,从人物的姓名称谓、肖像描写、性格刻画等方面,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民俗意境指因作品中民俗事象的感发,读者和作品中的场景发生了共鸣,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汪曾祺小说诗化、留白技法的应用,创造出了特有的民俗意境,吸引和感动着多数读者。汪曾祺小说中描写了大量民俗事件,有时作为情节的一环,有时成为情节链上的核心因素,有时即是情节的基本环节和根本骨架。汪曾祺小说表面看缺少“戏”味,但深层里却隐含着丰富的民俗冲突,他善于选择民俗文化作为素材,用经济的笔墨构建民俗冲突,小说故事性虽然不足,但直指深层的文化意蕴,涉及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易激起读者心灵的隐痛,引发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度思索。第四章为比较研究,通过作家作品比较探讨汪曾祺小说的审美风格。在对待民俗生活上,鲁迅为了“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汪曾祺认为小说“作用是滋润,而不是治疗”,则采取欣赏的视角,鲁迅批判的是传统文化中落后、愚昧、腐朽的一面,汪曾祺赞扬的是传统文化中进步、光明、优秀的一面,殊途同归,都是为了革除假恶丑的弊病,弘扬真善美的精神。汪曾祺的小说追求和谐,赵树理的小说要解决问题,在对民俗素材的处理上,汪曾祺以和谐着眼,以俗自乐,而赵树理关注的是民俗与新时期政策的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对立。同是以日常生活为描绘对象,汪曾祺化俗为雅,处处散发着淡淡墨香,飘逸着文人雅趣,有些新写实小说则以俗写俗,粗俗的语言随处可见、丑陋的场景充斥作品。读汪曾祺的小说,如沐春风,暖意融融,而寻根文学中有些作品因对陋俗的描绘过分渲染和夸大,甚至血淋淋的展示,令读者惊骇、颤栗、寒心。第五章为创作研究,主要考察从生活中的原生态民俗到作品中的文艺民俗,汪曾祺所进行的整合与构建。汪曾祺小说通过人生与民俗文化的融合,描绘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演绎出了优美和丰富的人性,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汪曾祺强调“春秋笔法”,倾向性多潜伏于字里行间,他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民俗生活内在的欢乐、淡淡的忧伤,以及对命运无可奈何时发出的带有苦味的嘲谑。汪曾祺的文艺民俗内容是经过审美选择和全新创化的,他倾向于感性主义伦理,尊重自然生命的元气,使民俗文化审美内涵得以丰富和扩展。第六章为意义研究,主要探讨汪曾祺民俗审美理论和创作的影响和意义。汪曾祺小说以1980年代作品为主力,其审美思想既是对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继承,也是其综合传统儒释道思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而对民间生活的重新解读。在80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大行其道时,汪曾祺小说只能算作文学殿堂一抹别样的色彩,日后寻根文学的蓬勃发展,无疑又受到汪曾祺开路先锋般的实践指引。而在学界大谈现代性、后现代性的今天,对传统民俗生活的审美关怀也应该有一席之地,聊为现代人提供一个心灵栖息的家园,进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有效性分析。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
乳品安全追溯系统是基于现阶段乳品安全问题频发而开发的溯源系统,在政府监管效果不佳、企业自律性不强导致乳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状况下,乳品安全追溯系统对有效解决乳品安
蔡仲德教授辞世十周年了,宗璞感慨地咏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他只生存了67载,如果再假以10年的寿命,我想他会像他的老泰山冯友兰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那样重写就他的《中
在近日进行的"‘广货网上行’高峰论坛军埔电商村分会场"上,记者了解到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淘宝村的电商经营者们已做好"充足的准备"。军埔村珀莱雅皮具店主王刚说,"我们已备好平时货
β-淀粉样蛋白(Aβ)通过神经毒性作用,激活小胶质细胞或星型胶质细胞内吞及释放各种炎症调节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
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住院治疗的9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营养输入的不同将其分为肠内组和肠外组,肠内组予以早期肠内
背景与目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大约半数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可影响患儿学习、生活、社交活动,迫切需要治疗。
目的对比研究鼻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和鼻内镜电凝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根据意愿分为实验组(62例,进行鼻内镜电凝止血)和对照组(31例,进行介入栓
企业扩张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向,通过制定企业战略来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云南CH资源勘探公司主要是负责CH集团公司的资源勘查,目前在资源勘查方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