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DFPP)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4月30日至2006年4月20日于我院相关科室住院的SLE患者共50例,非随机分为DFPP组(治疗组)与非DFPP组(对照组)。治疗组共25例患者,全部应用Plasauto-IQ自动血浆置换仪治疗。在DFPP同时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照组共25例,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SLEDAI评分、合并狼疮性肾炎(LN)、免疫抑制剂使用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统计激素用量,治疗组为50.00-240.53mg/d,平均2.47±0.85mg/kg/d。对照组为15.71-257.50mg/d,平均2.50±2.27mg/kg/d。治疗组激素平均用量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生化指标方面,治疗组经DFPP治疗后血C3、C4、白蛋白升高,IgG、IgA、IgM、r-球蛋白、血沉下降,且除C3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仅IgG、血沉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同治疗组治疗后比较,白蛋白及血沉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指标方面,治疗组治疗前ANA抗体阳性者20例,经DFPP治疗后15例患者ANA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组治疗前ANA抗体阳性者19例,治疗后5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ds-DNA抗体阳性者19例,经DFPP治疗后11例转阴。对照组治疗前ds-DNA抗体阳性者17例,治疗后4例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ds-DNA抗体转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近期疗效判断,治疗组的显效率(2096),有效率(40%)均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2%),有效率(28%)。且治疗组的无效率(36%)低于对照组(60%),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前对所有患者统计并发症,治疗组共5例出现并发症(20%),对照组共14例出现并发症(5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DFPP联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SLE可改善血生化指标,降低自身抗体,减少激素应用的并发症。DFPP可迅速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是最近发现的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分子,具有TNF家族成员的许多特性。体外实验表明:TRAIL可诱导多种组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