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较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环境因素、基因易感性和EB病毒感染被认为是鼻咽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鼻咽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导致临床预后较差。目前鼻咽癌的治疗手段是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目前TNM分期作为主要的鼻咽癌疾病的主要评判指标指导临床治疗。然而,对于病理分期相同,治疗方法相同的鼻咽癌患者,个体预后生存率相差较大,在鼻咽癌的诊治中寻找特异性更高的诊断与预后评判指标显得尤为重要。X染色体耦联锌指蛋白是一类锌指蛋白类的转录因子,ZFX(英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其与ZFY的高度同源而被发现,其含有13个C2H2的锌指结构。ZFX基因被证实与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有关,同时在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有着重要作用。近些年,相关研究发现ZFX参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沉默ZFX基因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研究ZFX有望成为新的肿瘤靶向治疗的方向。有学者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的随访证实ZFX参与结肠癌及其他头颈肿瘤的发病,并且能够作为有效的临床预后参考指标。目前,并无相关ZFX在鼻咽癌作用的研究。我们通过检测鼻咽癌组织中ZFX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相关病理参数和临床预后分析,探讨ZFX在鼻咽癌中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同时,上皮间质转换被证实参与鼻咽癌发病机制,而E钙黏蛋白的减少被视为EMT的标志,我们同时检测了鼻咽癌患者中E钙黏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ZFX表达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125例鼻咽癌病理标本,均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喉科2003年至2013年诊治的鼻咽癌住院病例。2.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blot检测30对鼻咽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ZFX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125例实验组及40例对照组中ZFX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两组。3.结合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ZFX和E钙黏蛋白之间表达的关联性;应用Kaplan-Meier曲线对ZFX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的差异;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ZFX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RT-PCR结果显示ZFX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0.18±0.09 vs 0.13±0.03,P<0.001),而E钙黏蛋白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0.05±0.01 vs 0.08±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FX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ZFX:2.76±0.24 vs 1.34±0.10,P<0.001),而E钙黏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正常组织(E-cadherin:0.43±0.10 vs 0.67±0.17,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125例鼻咽癌组织,53.6%(67/125)ZFX高表达,而E钙黏蛋白22.4%高表达(28/125), (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ZFX和E钙黏蛋白两者表达两两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262,P=0.003);3.ZFX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2)、TNM分期显著有关(P<0.001),而与性别(P=1.000)、年龄(P=0.060)、原发肿瘤范围(P=0.145)无显著相关。4. Kaplan-Meier方程分析显示,ZFX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有着显著更低的总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P=0.03,P=0.01,P=0.04和P=0.03)。单因素分析指出ZFX的表达情况、年龄、淋巴转移情况、TNM分期均与鼻咽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显著相关(P=0.035,P=0.003,P=0.034和P=0.027),多因素分析指出只有ZFX的表达情况、年龄和TNM分期能够作为鼻咽癌患者整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46,P=0.021和P=0.029).结论:1.在鼻咽癌组织中,ZFX表达增高,E钙黏蛋白表达减低,两者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2.ZFX的表达水平能够作为判断鼻咽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预测指标;同时ZFX的表达能够独立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3.ZFX在鼻咽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通过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并下调E钙黏蛋白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