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艺术形象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金湘创作于1987年的歌剧《原野》(剧本由万方根据曹禺同名戏剧改编)是我国原创歌剧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首演后获得很大的成功,随后在国内外不断上演。歌剧《原野》的成功,是当时正处于低潮时期的中国歌剧经过十年探索和累积的必然结果,也标志着我国歌剧工作者踏着艰难的步履,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金子是歌剧《原野》中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很吸引人而又有研究价值的艺术形象,但长期以来,研究者一般只注意她作为仇虎的情人争取爱情、反抗压迫的一面,对她的艺术形象缺乏全面的关照与分析。同时,以往对金子艺术形象的分析完全把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分裂开来,使人物艺术形象的分析脱离了歌剧艺术的母体。本文以《原野》的戏剧和音乐为基础,着力于分析以原始性和生命意识为核心的戏剧形象,突出在具体的音乐戏剧发展环境中分析人物的音乐形象,并在分析的过程注意把音乐与戏剧密切地联系起来。以达到对金子艺术形象塑造的全面把握。最后,对歌剧《原野》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戏剧《原野》和歌剧《原野》的概况做了简介,并对歌剧《原野》的音乐技法与风格做了概括的分析;第二章则是从金子与歌剧中其它人物的关系入手,深入地分析了金子的性格特征及戏剧形象,并对该形象的审美与社会价值进行了概况;第三章则是紧密结合戏剧发展,对金子的音乐形象的塑造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角色的演唱提出了作者的意见;第四章是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子艺术形象塑造的途径、方法与理念做了总结,并对歌剧《原野》的艺术魅力和成功原因做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总结,简要概括了金子艺术形象的特点,总结了歌剧《原野》在人物的塑造方面的有益经验。
其他文献
对低品位锰矿硫酸加压浸出工艺进行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加压浸出低品位锰矿工艺中,影响锰浸出率的主要因素的较佳组合如下:初始酸浓度160 g/L、硫铁矿量5
《学术月刊》1981年第十期刊登了王存才同志的《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一文,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深入讨论。但王存才同志认为,强调极端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土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国民教育取代家族私塾,新式教师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以及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不管在哪个行业,大部分都会应用到电气自动化这一技术,特别是在电力工程中,这一技术可以使整个系统处于一个稳定的阶段。在电力工
由于统计收敛在矩阵求和、级数理论、测度理论、近似理论、傅立叶分析、三角级数论以及Banach空间理论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广泛性和考虑到具体数学建模过程中数据和信息的不确定
近年来,低渗透油气田探明储量不断增加,但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人工改造储层、水力压裂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其中水力喷射压裂技术在这些增产措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
基于过程生命周期理论,将肉类消费分解为生产、运输和消费3个阶段,量化了2000~2010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乡居民肉类生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速的计算速度已能满足高效、智能的彩色图像处理技术的需求。然而在彩色图象处理技术中颇具挑战性的部分就是分割技术。由于人往往是大多数图象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当前国家经济工作重点内容。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经济转型,首先是农村经济转型,而农村中小企业是构成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
焦竑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其史学著作《国朝献征录》,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收录人物众多,对于明代史事和人物的研究,对于清修《明史》的考订、补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