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编码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编码标准(MPEG-1、MPEG-2、MPEG-4、H.263、H.264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应用广泛,为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编码技术也日趋成熟,不同编码标准(MPEG-1、MPEG-2、MPEG-4、H.263、H.264等)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应用广泛,为了实现这些视频资源的透明传输和有效共享,视频转码技术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MPEG-2标准已在数字电视和DVD等消费电子领域普遍推广,节目资源丰富,视频质量优良,缺点是数据码率较高,不适合于无线网络的应用。与此同时,现有的移动终端(如3G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一般均具有显示分辨率低、芯片处理能力弱等共性,所以,无线网络中传送的视频流应能满足码率低、分辨率低的要求。而H.264作为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具有比特率低,图像质量高、容错能力强、网络亲和性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因此,面向移动设备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转码的研究已成为视频转码中备受关注的新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MPEG-2和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关键技术及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了四种典型转码结构的优缺点,深入研究了转码过程中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1)运动矢量的合成和修正;(2)编码模式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级联式像素域转码结构下的MPEG-2到H.264降空间分辨率的快速转码算法,该算法通过MPEG-2解码时产生的有用信息直接实现H.264编码模式选择,省略了占据编码时间70%左右的运动估计过程。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图像2:1下采用后,8×8块的合并过程中考虑到了运动矢量(MV)的方向性,使合并过程更加精确;第二,提出了一种利用MPEG-2解码端AC系数的组合来划分2:1下采样后的8×8块的方法,使转码过程中考虑到了所有H.264编码标准的7种块模式,提高了转码质量,且计算量较小,相对容易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相对于全编全解模式(Full mode),在视频质量损失很小的情况下,平均节约87.02%的编码模式选择时间,有利于实时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网络接入便利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多业务的接入意味着对无线网络业务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基于视觉的位姿测量是当前计算机视觉中的研究热点,而基于光学传感器的位姿测量方法因为无需接触目标就能直接获取目标位姿信息,在国防、航天航空、工业、医学等各个领域得到
交织多址(IDMA)是一种新兴的多址接入方式,它利用随机产生的交织器作为区分不同用户的唯一标识,对不同的用户使用不同的交织图案。作为码分多址(CDMA)的一种特例,IDMA系统继
气液两相流是工业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流动形态。作为气液两相流的一种,湿气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各个行业,因此湿气流量井口计量也变得日益重要。为此我们研究了湿气流
关键词识别KWR是一种自动语音识别ASR技术,其目的是在自然语音流中检测和确认一组由特殊场合决定的特定词。随着自动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关键词识别技术已经延伸到通讯、自动
3GPP组织启动LTE(Long Term Evolution)项目一方面是为了应对来自WiMAX标准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是移动无线通信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的需求。而这些又都源自于人们对移动
无线mesh网(WMN)是一种大容量、高速率、多跳性的分布式网络,具有融合现有多种无线网络的功能,承载业务的多样性使得WMN的服务质量保证较其它网络更加困难,而节点间数据流的
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个分支,其突出优点是抗干扰性非常强,所以非常适用于军事领域。通过频率的不断跳变,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难被截获,因此,跳频通信的安全性较传统的A
小电流接地系统在我国6~66kv电网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而单相接地故障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故障的几率高达80%,且对电网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及时处理接地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前后的信号特征,研究了目前常用的选线算法,选取了多种判据融合的综合选线算法,各种算法优势互补,提高了选线的准确率。针对目前选线装置布线繁多,安装复杂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各种新业务的相继出现,对网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业务在吞吐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