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水文及水力学计算、地形资料分析对比、傅氏变换的低通滤波和谱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一维数学模型等理论,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现代与历史相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动力、地形条件变化的响应过程。 分析得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以水库建设及取水工程为主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东江干流流量洪季峰值下降,枯季流量上升,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多年月平均流量超过1500m<3>/s,最大的月平均流量达到5000m<3>/s(1959.6),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多年月平均流量明显小于1500m<3>/s,最大的月平均流量仅在2400m<3>/s(1993.6)左右,同时枯水月份的流量则明显上升。由于流量的年际变化大,与之相关的东江径流含沙量和输沙率也随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采砂为主的人类活动对河床自然演变强烈的扰动,东江三角洲河床平均下切3m以上,低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应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水位和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一阶段低水位的下降与河床下切相关性较高,与流量相关性很差;同时应用傅氏变换对网河区潮位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滤波分析,得出:口门地区潮位是逐年上升的,幅度达3.4mm/a(泗盛围站,1954~2003)和2mm/a(大盛站,1957~2003年);同时网河顶点的潮位在1988年之后是逐年下降的,并且下降幅度达-28mm/a(石龙站,1965~2003)。流域上游低水位下降与下游潮位上升,导致整个网河区潮汐动力增长显著。 应用一维数学模型对潮汐动力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东江三角洲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对整个网河区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网河区的潮位呈顺时针变化,南支流为网河区低压区,径潮作用在南支流较北干流强烈;对北干流潮差的数值模拟显示:北干流在洪季时潮差沿程稳定衰减,而枯季时潮差出现异常;对潮能通量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网河区汊道密集,分汊点潮能变小,汇流点潮能增大。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上游水库建设和取水工程是造成径流流量减小以及洪枯季流量差别减小的主要原因;对径潮相互作用分析得出,径流因素对网河区顶点附近的石龙站洪、枯季高潮位影响显著,对枯季低潮位影响不明显,而对网河区口门地区的高、低潮位基本无影响。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以采砂为主的人类活动造成了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的巨大变化,如东江三角洲河床显著下切,纳潮量增大,潮差沿程衰减缓慢,涨潮历时变短,潮区界、潮流界和咸潮界向上游推进。可以得出,以采砂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东江三角洲潮汐动力增强、咸潮入侵加剧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有关红土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磁性地层学、古气候学以及红土与全球变化关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这对于认识我国第四纪气候变化过程和全球变化的纬度效应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土沉积剖面中含有多层结核淀积层,结核作为土壤发育过程中与温度、水分、氧化还原条件息息相关的新生体,包含有第四纪红土发育过程中多次淋溶—淀积信息。本文围绕南方红土中结核的理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书介绍了针对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采用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进行分析,运用MATLAB/GUI设计开发的用于稳定性判别的软件。本软件通过绘制响应曲线、零
本文基于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日趋显著影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它的竞争力内涵、竞争力形成机制、竞争力评价及如何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等问题。(1)对国内外有关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对空间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为规划、决定、管理和研究提供信息的技术系统,是介于
学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所延续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以讲授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技能培养。新课改提倡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合作探究中构建知识,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阅读是初中英语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语篇理解能力、材料分析能力等的重要方式。文章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