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e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term infants,BIPI)相关的炎症因素的采集和检测,分析早产儿脑损伤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产科出生的胎龄≤34周的活产早产儿60例,对母体感染因素和胎儿炎症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早产儿脑损伤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孕母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组24例,其中MRI诊断发生早产儿脑损伤18例,非早产儿脑损伤6例,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75%;非绒毛膜羊膜炎组36例,其中MRI诊断发生早产儿脑损伤6例,非早产儿脑损伤30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16.7%,两组病例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4,p<0.05);2.孕母产前24小时血及脐血IL-6、TNF-α在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早产儿脑损伤的表达量均升高;3.孕母产前24小时血及脐血IL-10在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时的表达量降低;4.孕母产前24小时内的血IL-6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89%;TNF-α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97%,脐血中IL-6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为75%;TNF-α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5%、94%。5.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IL-6、TNF-α升高是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而IL-10则是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1.宫内感染是引起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2.IL-6、TNF-α是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3.IL-10是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为探究添加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脂肪酶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腌制品质的影响,文章研究了添加酶制剂对腌制罗非鱼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感官分析的影
慢性全心衰或右心衰时常有肝肿大、水肿、肝颈回流征阳性,临 床借此判断心衰的存在,但对心衰患者下腔静脉管径观察来客观评价心衰的程度报道尚少, 为此,笔者利用B型超声对37
对硅胶-凝胶法制备的硅胶载体进行了氨基硅烷化改性,并以浸渍法负载了Keggin型磷钼钨杂多酸H3PW6Mo6O40,使用FT-IR、XRD及扫描电镜对催化剂的骨架结构和活性组分的分散进行了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生态补偿,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采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就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博弈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居民与居民、企业与企业、居民
为解决海上油田回注污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微滤陶瓷膜过滤技术深度处理回注污水的试验,探讨了运行条件和回注污水水质对陶瓷膜过滤效果的影响,同时还评价了试验装置对
板料折弯机油缸泄漏防治甘肃天水锻压机床厂研究所段志伟折弯机油缸外泄漏(俗称柱塞“挂流”)是影响该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本人通过对“挂流”的反复试验、研究和跟踪观察,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