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是否能从服用氯吡格雷中获益受到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1],野生基因型患者能正常代谢氯吡格雷,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 MACE)(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几率,而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存在着氯吡格雷抵抗的现象,与野生型相比,不能完全从氯吡格雷中获益。目的:观察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在随访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症状的发生是否有差别。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中ACS患者61例,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PCI)治疗,均服用75mg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剂量;检测CYP2C19*1、*2、*3,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院外发生MACE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情况;随访患者院外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情况,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MACE、支架内血栓形及ACS症状的关系。结果:入选61例患者中,快代谢者(extensive metabolizer, EM)25例,占41.0%,中间代谢者(intermediate metabolizer, IM)29例,占47.5%,慢代谢者(poor metabolizer, PM)6例,占11.5%,1例检测结果为阴性,不能判断代谢类型。CYP2C19*1的频率为64.8%,CYP2C19*2的频率为27.0%,CYP2C19*3的频率为6.6%,不能归类的CYP2C19等位基因占1.6%。随访结果:在随访中,共7位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EM组1例,IM组4例,PM组2例),1位患者死亡(IM组),2位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IM组)。根据基因型别分析各组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几率,发现至少携带一个功能缺失性等位基因的患者(中间代谢组及慢代谢组)发生MACE的几率要高于快代谢患者(P=0.03);同样根据患者基因型别分析各组患者发生ACS症状的几率,发现IM组及PM组发生ACS的症状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快代谢组(P=0.03);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相关因素发现糖尿病(P=0.049;95%CI1.01-207.13,OR=14.45)及CYP2C19基因型别(P=0.03;95%CI1.31-463.40, OR=24.66)与发生MACE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ACS相关因素发现钙通道阻滞剂(P=0.04;95%CI1.11-39.46, OR=6.61)及CYP2C19基因型别(P=0.04;95%CI1.08-9.37, OR=3.18)与发生ACS症状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服用氯吡格雷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相关,至少携带一个功能缺失性基因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的几率要高于野生型CYP2C19基因型患者;携带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的患者发生ACS症状的几率要高于野生基因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