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玄作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向西晋文学转变的枢纽,他的作品中体现了这种过渡时期的独有的特色。本文试图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入手论析傅玄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傅玄的政治地位与文学影响之关系 傅玄作为庶族士人的代表依靠修明经学而跻身仕途,从最初的默默无名到在政坛上的逐步升迁,这背后司马氏对他的提拔是关键。为了巩固初建的西晋政权,司马氏在逐渐杀戮名士、分化名士的时候,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士人集团来取代传统的玄学名士的地位、权力。司马氏开始从庶族中选拔儒学之士来建立自己的士人集团,而傅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司马氏的亲信的。傅玄是一介儒学之士,本质上是与司马氏的虚伪的假儒学格格不入的,所以傅玄不能像贾充那样成为司马氏的真正心腹。晋武帝虽然理智上不得不用傅玄这种刚直之人,但是在情感上他却并不亲近傅玄,一旦觉得时局稳定,天下太平就可以不需要了。 傅玄由儒学而至仕途的入朝模式吸引了大量的下层庶族士人,而傅玄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的儒学领袖,对当时的庶族士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由于选材标准的改变,文学对于士人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而傅玄之所以成为西晋士人的模范,首先不是因为傅玄的文学成就,士人看重的是傅玄的政治地位和儒学影响。这时候文学的传承受到了政治地位和权势的冲击,士人们模仿一种文风不是因为喜爱这种文风,而是因为这种文风的倡导者是权贵或是儒学名士。傅玄之所以能够开西晋文风的先河,正是由于傅玄特殊的儒学地位和政治地位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