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骚》是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完美运用修辞的典范。诗中众多的词语、典故既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又反映了中国古典诗歌精湛的修辞传统。随着对《离骚》这首伟大的抒情诗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逐步加深,对其翻译的研究也相继展开,尤其以英译研究为多。
本文试以俄译本中的修辞翻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通过对阿赫玛托娃、吉托维奇、巴林和别列列申的译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来印证诗歌的可译性和“三美”理论的可行性,并总结出四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与错位,试图列举出诗歌翻译的策略。
本文除前言外,共分为五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离骚》及其翻译、研究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一章绪论概括地介绍了几个翻译的基本问题、俄汉修辞比较与分类以及思维文化差异对诗歌翻译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语音方面的修辞来分析比较四个译本,通过研究来论证译者们对原作“音美”的再现与否及其得失:第三章主要分析和研究《离骚》中浪漫主义精神及其翻译处理;第四章主要研究《离骚》中比兴修辞手法的翻译;第五章从形式方面分析研究《离骚》中的其它修辞的翻译处理情况,分叠字和反复两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