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晶Al-Cu-Fe体系合金液-固特性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ally2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准晶体系的Al63Cu25Fe12合金进行了黏度测试,并对不同成分的准晶合金进行了电阻率、温度特性的研究,采用DSC差热分析、快速凝固、熔体热处理等方法对准晶体系合金Al63Cu25Fe12液.固性质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准晶体系合金液-固变化特征与凝固组织做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采用高温熔体黏度仪对准晶体系合金进行的黏度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温度从1545K降低到1365K,黏度由3.9810mPa.s升高到5.1803mPa.s,即Al63Cu25Fe12熔体黏度在液相线附近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且熔体的黏度在1401-1473K处出现不连续变化。利用高温DSC对Al63Cu25Fe12准晶合金测试,发现合金体除了在晶相转变点出现了不连续变化外,在高温区间1120℃附近出现了异常变化,这与黏度的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对照作用。根据分析认为,在1365-1401K温度区间,熔体中原子的团簇多数是以Al-Fe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升高,Al-Fe金属键断裂,迅速形成了新的原子团簇Al-Cu-Fe,这种原子团簇的体积比Al-Fe原子团簇的体积较大,故而会产生以上的异常现象。且温度区间1401-1437K应是这两种原子团簇转变的温度区间。   ⑵采用自行研制的四电极测电阻方法测量了准晶体系合金Al63Cu25Fe12和Al65Cu20Fe15的电阻率.温度曲线。实验发现,准晶合金熔体存在着结构的异常变化,且发生的温度点应在1140℃左右,这与前面的黏度实验和DSC结果基本相似,可能是因为实验仪器的不同所致。通过多次试验发现这种结构的异常变化是不可逆的。通过改变降温速率的快慢,对Al63Cu25Fe12体系电阻率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降温速率越快,电阻率数值增大,且准晶相析出的温度点越高。对另一组准晶合金Al65Cu20Fe15进行实验,发现同样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⑶根据熔体性质的研究,确定准晶合金Al63Cu25Fe12的热处理过热温度。在相同的激冷速度下,经1300℃过热处理后,固态组织比较均匀,准晶相含量明显增多,杂质相减少;经过1400℃过热处理后,固态组织更加细化均匀,组织中基本上只剩下准晶相I相。DSC热分析曲线得出,β相吸热相变与λ相相变是连续的吸热过程,体现在曲线上为同一个吸热峰;在1120℃附近出现的吸热峰说明Al63Cu25Fe12准晶合金在液相线以上存在结构相变。这表明在相同的激冷速度下,过热度高的有利于准晶相的提高,且细化了固态组织。
其他文献
学位
据了解,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三难”现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组织关系难到位。一些企业破产、改制后,党支部予以撤销,离退休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无人过
由于非阿贝尔费米子在拓扑量子计算机中的潜在应用,它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一个完全服从非阿贝尔统计的物理实体是零能态的Majorana费米子。为此,人们做了一系列的理
新形势下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同时教学又要增效.新课程标准课时数少了,不到原来的一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尤其是脱离老师监控下的自由时间多了,怎么办?怎
本文对原子-分子BEC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原子数压缩由于其在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潜在应用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为止,在粒子束不变的条件下,人们通过间接测量相位
中国画除了笔墨和色彩具有艺术表现力外,其留白部分也展现出浓厚的艺术特征。留白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展现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其具有特定的形式,绘画的方法也
手征微扰论(Chiral Perturbation Theory)是描述低能强相互作用的有效理论。它是在量子色动力学(QCD)理论整体对称性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由手征微扰论计算得到的结果自动满足Q
噪声控制是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吸声材料和结构进行降噪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措施。因此吸声材料和结构的研究对噪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而评价吸声材料和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吸声系数。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围绕水声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吸声系数测量方法及实验测量水声吸声材料吸声系数三方面展开。第一,介绍了吸声材料评价参数和吸声系数测量方法的进展。对常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吸声原理、吸声系数公式及各种参数对吸声性能
Majorana束缚态以其特有的性质深受人们的关注。科学家不断地对Majorana束缚态的研究,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然而用于探测Majorana束缚态实际可行的方
采用八五八农场园区水稻“3414”肥料试验,求出氮肥增产率为27.09%,氮肥贡献率为21.31%,并求得最优的氮肥施用量为4.26kg/亩,通过配方施肥试验,为农场下一步施肥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