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盐业地理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25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对唐代盐业重新进行定位思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盐产格局、行销范围、盐业政策的区域差异及管理机构布局等地理问题。本文首先对唐代主要盐产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前人的研究不同,本文考证的特色是将各产地唐代以前的盐产沿革一一列出,使读者清晰该产地的历史发展脉络。其次,本文还修订了一些前人错误的说法,补充了前人遗漏的盐产地点,对于有争论的说法,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利用州县沿革的考订,明确了不同史料中不同州县名下的盐产地实为一处的情况多起。根据考证的成果,本文分析了唐代盐产格局。探讨自汉至唐、以及唐代内部盐产格局的演变,并根据池盐、海盐、井盐各自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分别从自然环境、军事经略、交通格局、区域发展等角度寻求盐产格局变化的原因。文章在此处就三个问题做了创新性阐述,它们包括:一,根据自然地理评价指标论述内陆池盐产盐方式的时空差异问题;二,总结出海盐产地区位选择的历史演变规律;三,就唐末史料中出现众多井盐产地记录的情况,本文经过论证发现,它们中的大多数并非唐代中后期才出现,而很有可能在唐初就已有盐业生产。文章还分析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政府和地方藩镇对各地盐产资源的掌控状况。针对唐代食盐销界的问题,本文进行了空间层面的论证。首先借助现存史料恢复了唐代各行盐销区边界。其次从产需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界分是否合理,论证分为三步,此为前人研究所无:第一步是估测各地盐产水平,针对唐代各区域盐产数据不全的特征,借助盐利换算盐产、相近地区盐产数据的横向对比以及同一地区宋代盐产数据的纵向回归等三种方法,估算出唐中后期各销区内部盐产总量,其中,在以盐利换算盐产的过程中,还重点考虑到了唐代虚实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第二步借助现有史料中的太平兴国户数,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后,对唐代中后期各地的食盐需求做出大致判断;第三步根据上面两组数据,计算出各销区户均盐产占有量的区位熵,结合熵值判断史料所描述的行盐界分的合理性,销界变更的动力以及越界销售的原因。之后,本文还建立了另外三种模式论述越界销售问题,分别是边境成本势差模式、边境强势市场模式、市场传递模式。凭借现有的唐代交通地理研究成果,本文还对支撑销界的交通路线进行了介绍。本文最后重点论述唐代盐业政策的区域差异和管理机构的地理布局问题。在唐代前期盐利“与众共之”的大背景下分析各地盐业政策的差别,提出了池盐、井盐、海盐、北方盐屯各自的生产管理特点和税收政策。分析专卖法实行后各地专卖机构设置的差异以及布局特征。由于地方专卖机构职能、布局与中央财政政策息息相关,本节突出以中央财政体系转变为主线展开论述。特别提出从建中年间到唐末巡院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其职能的演变,其中盐铁巡院和度支巡院又有不同。
其他文献
【摘 要】往来账款是企业资产、负债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发生供销产品、提供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随着市场经济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企业间以债权、债务形式出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往来账款即与经营成果、成本费用有关,又与虚盈、潜亏相连,同时也隐藏有各类管理问题,成为内外审计和相关部门检查的重点,因此加强往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问题的重点,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资源市场、劳动生产率、产业
银行信贷是经济社会发展下的产物,是银行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贷款方收取的借贷利息成为银行运作的主要经济来源。银行能否稳定运行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指标,因此银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