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 nasopharygealcancer,NPC)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且就诊时75%以上病人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放射治疗不可避免地将部分或整个甲状腺包括于照射野内,有时甲状腺受照射剂量可达60Gy甚至更高。许多学者观察到在长期存活的患者中,有部分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或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甲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怕冷、少言、乏力、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发凉、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窦性心动过缓、厌食、腹胀、便秘、性欲减退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对于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与放疗剂量关系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结束后3、6、12、18个月血清中FT3、FT4、TSH的浓度变化了解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同时通过对放疗前、放疗结束后6、12、18个月甲状腺体积的变化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分析甲状腺受照射剂量,探讨甲状腺照射剂量与甲状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来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既往无头颈部手术史、内分泌病史和甲状腺疾病病史。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放疗前、放疗结束后3、6、12、18个月血清中FT3、FT4、TSH的浓度,同时通过CT扫描记录放疗前、放疗后6、12、18个月甲状腺体积,并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分析甲状腺受照射剂量,研究甲状腺照射剂量与甲状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1.甲状腺体积在放疗后总体呈下降趋势,放疗前甲状腺平均体积为17.2533±9.06402cm3,至放疗后6个月降为14.1842±6.34759cm3,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83);至放疗后12个月、18个月分别为12.8732±5.64541cm3、12.5698±5.53825 cm3,开始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9)。放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甲状腺体积变化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相关(P值分别为0.034、0.002、0.001,所对应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89、-0.544、-0.594),与最大照射剂量不相关(p值分别为0.087、0.674、0.135,所对应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8、-0.080、-0.280)。2.FT3水平在放疗后3个月、6个月时出现轻度变化,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7、0.790),至放疗后12个月时出现明显下降(p=0.004),但在放疗后18个月时FT3又出现明显升高(p=0.020),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0)。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检测发现放疗后12个月FT3水平与其他几个时间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FT3水平变化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不相关。3.FT4水平的变化从放疗后3个月即开始出现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79),从放疗后3个月到6个月时出现轻度升高(p=0.287),至放疗后12月时开始现明显的下降(p=0.002)。放疗后12个月至18月时再次出现轻度回升,回升幅度较上次变小与放疗前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12)。放疗后12月时FT4变化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相关(p=0.010,r=-0.461)。4. TSH水平在放疗后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放疗后3个月即开始出现轻度上升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983),至放疗后12月时开始有统计学意义(p=0.002),放疗后18个月时达到最高(p=0.000)。相关性分析发现放疗后12月时TSH的变化与甲状腺平均照射剂量呈线性相关(p=0.038,r =0.381)。结论本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可以引起甲状腺功能的下降,具体可表现为甲状腺体积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从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看出辐射诱导的甲减呈剂量依赖现象,临床上设计放疗计划时应尽量减小甲状腺的平均照射剂量,以有效地降低辐射诱导的甲减的发生率;另外本研究初步提出了在放射治疗中甲状腺的剂量限制标准,即33Gy左右,这为我们在以后的放疗计划制定中更好的保护甲状腺提供了参考。